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戏题斗促织

标题包含
戏题斗促织
自离草莽得登堂,贤主恩优念不忘。饱食瓮城常养锐,怒临沙堑敢摧强。敌声夜振须仍奋,壮气秋高齿渐长。眼底孽馀平剪后,功成谁复论青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开平民百姓的生活,得以登上贵族殿堂,我对贤良君主的恩情一直铭记在心。在城池中享受美食,保持勇猛的状态,面对敌人毫无惧色。即使夜晚有敌人的声音传来,也要继续奋发向前;秋日里的壮志凌云,牙齿也逐渐增长。眼中所见的那些残余祸患已经被平息,功名成就之后,谁还会去计较曾经的绿和黄的差异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斗促织:指蟋蟀相斗的游戏。 2. 自离草莽得登堂:离开乡野,进入朝廷。比喻蟋蟀从野外来到室内。 3. 贤主恩优念不忘:受到主人优待,念念不忘。这里指蟋蟀得到主人的照顾。 4. 饱食瓮城常养锐:在瓮城中吃饱喝足,时刻保持锐利。形容蟋蟀准备充分,随时可以战斗。 5. 怒临沙堑敢摧强:愤怒地面对沙地的战壕,敢于击败强大的对手。形容蟋蟀勇敢善战。 6. 敌声夜振须仍奋:听到敌人的声音,夜晚也要振作精神。形容蟋蟀警惕性强。 7. 壮气秋高齿渐长:秋天的气候使蟋蟀的牙齿逐渐变长。 8. 眼底孽馀平剪后:把眼前的害虫剪除干净。 9. 功成谁复论青黄:成功之后,谁还会去计较彼此的优劣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戏题斗促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斗蟋蟀场景。诗中通过对蟋蟀的描述,展现了其勇敢、坚韧的品质。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斗精神的热衷和赞赏。 首联“自离草莽得登堂,贤主恩优念不忘”,讲述了蟋蟀从野外来到人类家中,得到了主人的优待,但并未忘记自己的使命。这里的“贤主”应该指的是喜爱斗蟋蟀的人。 颔联“饱食瓮城常养锐,怒临沙堑敢摧强”,描绘了蟋蟀在战斗中始终保持警觉,勇敢地面对敌人。这两句诗表现了蟋蟀在战斗中的英勇与坚定。 颈联“敌声夜振须仍奋,壮气秋高齿渐长”,进一步强调了蟋蟀的战斗精神,即使在面对敌人的挑战时,也依然保持昂扬的斗志。这里提到了“敌声夜振”,暗示了夜晚是斗蟋蟀的最佳时刻。 尾联“眼底孽馀平剪后,功成谁复论青黄”,则意味着在一场激战之后,最终胜利的蟋蟀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里的“青黄”可能指代的是蟋蟀的颜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斗蟋蟀场景的描绘,赞美了蟋蟀英勇战斗的精神,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于勇气和拼搏精神的崇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戏题斗促织》是宋代诗人张维创作的一首描绘民间斗蟋蟀现象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宋朝中期,当时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样,斗蟋蟀是其中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游戏。 在这个时期,张维虽然人生道路颇为坎坷,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他曾任职于中央和地方官府,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对民间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这首诗歌正是他观察并记录这一现象的产物。 在诗中,张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斗蟋蟀的场景,展现了人们沉醉其中的欢乐气氛。同时,他也揭示了这种游戏的残酷一面,提醒人们要理性对待生活,珍惜生命。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反映了宋朝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展示了张维作为一个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