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职方希亮出使利州路二首 其二
星使出文昌,仍分古华阳。
过家真昼绣,拥节异怀章。
泛应超余刃,深心即道埸。
前旒须献纳,早晚侍明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使者离开文昌(古代官职名),再次分派到古老的华阳县。经过家乡真的像在白天织锦绣一样(比喻事业繁忙),持有符节却有着不同的情怀和文章(指经历与见解不同)。广泛应对超越其余的事情,内心深处就是修行的地方。面对帝王应该竭尽所能建言献策,无论是早是晚都要侍奉在光明之处。
去完善
释义
1. 星使:指皇帝派出的使者。
2. 文昌:文星,即文昌星,这里借指朝廷。
3. 华阳: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雅安市南面。
4. 过家:途经家乡。
5. 昼绣:指日间在家中处理政务。
6. 怀章:官员佩戴的印章。
7. 泛应:广泛应对,指周旋于各方事务。
8. 余刃:比喻能力尚未用尽。
9. 深心:指深入思考。
10. 道场:佛教修行场所,这里指深入研究佛理。
11. 前旒:古代皇帝冕旒前的珠子,这里代指皇帝。
12. 献纳:向皇帝进谏或献策。
13. 明光:阳光,这里借指皇帝的光明德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写给友人朱希亮的送别诗。首先,“星使出文昌”一句点明了朱希亮出任利州路使者的身份和地位,暗示他的离去就像星辰划破夜空般引人注目。接下来的“仍分古华阳”则通过描绘古华阳这一地区的历史底蕴,表达作者对友人将要去往地方的赞美与期待。
第二联“过家真昼绣,拥节异怀章”则强调了友人的才华横溢和肩负的使命重大。其中“昼绣”是指昼锦,比喻功名卓著;而“拥节”则是说执掌节旄,代表国家的重托。
第三联“泛应超余刃,深心即道埸”中,“泛应”指广泛应对各种事务,意味着友人将面临诸多挑战;而“深心”则表达了其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道场”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工作场所或事业领域。
末联“前旒须献纳,早晚侍明光”则是表达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能像古代贤臣一样,为国家献策献力,早早晚晚都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和信任。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朱职方希亮出使利州路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程俱在送别友人朱希亮时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60年左右,即宋仁宗时期。
在这一时期,程俱正处于他的人生转折点。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进入官场,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等官职。然而,由于他的正直和耿直,他与当时的权臣产生了矛盾,这使得他的仕途并不顺利。
同时,这个时代正处于北宋的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和挑战。在这个时期,北方的契丹和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北宋构成了威胁,而国内则存在着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问题。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