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月桥风槛水边居。
画楼三鼓初。
草堂收拾读闲书。
起看清夜徂。
闲想像,尽踌躇。
玉牌金字铺。
梦昏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洒在桥梁和风栏上,我在水边居住。
画楼上刚刚响起了三更鼓声。
在草堂里整理书籍,静下心来阅读。
起来看到清夜悄然流逝。
闲暇时想象,满怀思绪。
铺满了金字招牌的玉石楼阁。
即使梦境再美好也会成为虚无。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连梦也无法实现。
去完善
释义
1. 月桥:指临水的桥梁。
2. 风槛:即栏杆,这里是借代手法,指代整个亭台楼阁。
3. 水边居:靠近水源的住所。
4. 三鼓:古代以打更报时,一鼓等于四更,三鼓则是第三更,大约相当于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之间。
5. 草堂:古人常用“草堂”来形容简陋的书房或居所。
6. 清夜徂:清夜,指清静的夜晚;徂,流逝。清夜徂表示时间逐渐逝去。
7. 闲想象,尽踌躇:字面意思是闲暇时分,思绪万千,犹豫不决。
8. 玉牌金字铺:这里指的是古时的金字牌,上刻皇帝圣旨,由专人传达。
9. 和梦无:无法入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内心思绪起伏的情境。首句以“月桥风槛水边居”描述宁静的环境,紧接着的“画楼三鼓初”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为后面的情感铺垫。接下来的“草堂收拾读闲书,起看清夜徂”,则是诗人夜间无法入睡,翻书看到时间已然流逝的感慨。
“闲想像,尽踌躇”写的是诗人在深夜无法安眠,内心思绪繁复,对未来充满迷茫与忧虑。而“玉牌金字铺”虽然看似描绘了一幅美景,但实则寓含的是诗人的理想破灭,繁华落尽的无奈。
最后两句“梦昏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表达了诗人对于梦境的渴望却又深感无法触及的痛苦,体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整首词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阮郎归》廖刚是宋代著名文人廖刚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定盛世”,文化、经济、政治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廖刚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任官职,颇有政绩,但也因此遭人陷害而罢官。此后,他在江南一带游历,领略了江南的山水风光和人间烟火,这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的诗文中,常常流露出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朝廷的忧虑。
在北宋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士大夫普遍有着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社会民生的责任感。廖刚的词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诞生的,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