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如祖大师 其二
说禅谈佛未曾修,幻化空身岂自由。
常视世情如锁钥,云山深处莫回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虽然常说禅理和佛家智慧,但我尚未深入修行;
虚幻的身体如同泡影,怎能够自在无拘?
我时常把世间情感看作是一把锁和一把钥匙,
在深山云岭中前行,不必频频回首往事。
去完善
释义
1. "贻如祖大师":诗题中,"贻"是赠给的意思,"如祖大师"是对僧人的尊称,这里指的是作者所要赠诗的僧人。
2. "说禅谈佛未曾修":这句是说这位僧人虽然热衷于谈论佛教道理,但其实并没有真正修行过。"禅"在这里指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派别;"谈佛"是指谈论佛学教义。
3. "幻化空身岂自由":这句是说人生的本质是虚幻的,就像空的身躯一样,哪里有什么真正的自由呢?"幻化"指人生无常、虚幻的本质;"空身"比喻生命短暂、空虚的本质;"岂自由"表示哪里有什么真正的自由。
4. "常视世情如锁钥":这句是说要经常看待世间的事物如同钥匙和锁的关系,要理解世事的规律。"世情"指世间的事务和情感。
5. "云山深处莫回头":这句是说要远离世俗纷扰,不要回头看那些功名利禄,而要隐居于山林之中。"云山深处"指山林隐居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黄裳写给如祖大师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如祖大师的理解和评价。首先,他肯定了如祖大师在佛教教义上的造诣,但同时也指出他没有真正实践禅修。诗中提到“幻化空身”,意味着生命如同虚幻,不受个人意志所左右。
接着,诗以“常视世情如锁钥,云山深处莫回头”结尾,既是对大师人生的写照,也是对修行者的劝诫。这两句提醒人们要像如祖大师那样超脱世俗纷扰,勇于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同时也不应沉溺其中,应该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整首诗以深远的哲理思考与沉痛的世态描绘相结合,形成了浓厚的哲学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贻如祖大师 其二》是北宋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027年之间,正值北宋初年。
在黄裳生活的时代,北宋刚刚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发展。黄裳本人在朝为官,曾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对儒家经典和佛家经典都有深入的研究。
在这首诗中,黄裳以如祖大师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信仰的坚定和对人生的感悟。他借用“宝殿晨钟”、“经窗夕照”等意象,描绘了寺院宁静的氛围,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在禅定中的内心体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