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其三
花傍水边窥缥缈,月来花上失蝉娟。
长教风脚微如线,时把真香为我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儿倚靠在水边,朦胧可见;月光洒在花上,优美如画。总是有微风吹拂而过,似一线细影,也将那幽香带来。
去完善
释义
1. "花傍水边窥缥缈":在这句诗中,"傍"意为靠、靠近;"水边"是指水的旁边;"窥"是暗中查看的意思;"缥缈"原意是形容景物隐约模糊,此处借指水面上的月光和水边的梅花。整句诗的意思是,梅花依傍在水边,透过朦胧的月光暗自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2. "月来花上失蝉娟":"月来"是指月亮升起;"花上"就是花朵之上;"失"表示失去;"蝉娟"出自唐元稹《连昌宫词》中的“蝉娟木芍药,芍药木兰非一国”,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态,这里借用月色映照下的梅花的美丽。整句诗句描绘了在月光下梅花显得格外美丽动人的景象。
3. "长教风脚微如线":"长教"即长久以来让;"风脚"即风的迹象;"微如线"表示非常微弱,如同一条细线。整句诗句意味着,尽管风势微弱,但它一直在为梅花传送清香。
4. "时把真香为我传":"时"代表时常;"把"是用手拿着或握住;"真香"就是真实的香气;"为我传"就是传递给我。整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之香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水边、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以及微风拂过梅花的微妙触感。诗人以“花傍水边窥缥缈”开篇,表现梅花在水边的柔美姿态,仿佛在窥探着虚无缥缈的远方。接着,诗人又以“月来花上失婵娟”描绘了月光洒落在梅花上的景象,使梅花的美丽更加动人。
诗中“长教风脚微如线,时把真香为我传”两句尤为精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微风轻拂梅花时的微妙感觉,如同丝线般的轻柔。同时,梅花在微风中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这种香气为诗人所感受,让诗人陶醉其中。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欣赏之情,又传达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 其三》是南宋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描绘梅花的诗。这首诗作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黄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词歌赋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黄裳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难生活,这使他深感忧虑和痛心。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外敌入侵、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创作《梅花 其三》时,黄裳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远离家乡和亲人。在这种困境中,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他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黄裳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们热衷于诗歌创作,尤其是咏物诗。梅花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成为了许多诗人歌颂的对象。黄裳在《梅花 其三》中,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绘,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文学技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