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蝶恋花

标题包含
蝶恋花
二月春游须烂漫。 秉烛看花,只为晨曦短。 高举蜡薪通夕看。 红光万丈腾天半。 寄语平时游冶伴。 不负分阴,胜事输今段。 灯火休催归小院。 殷勤更照桃花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葛胜仲(1072年-1144年),字鲁卿,号丹阳居士,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及第,历任国子监丞、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二月的春游应当烂漫缤纷。 在烛光下赏花,只因清晨的时光短暂。 点燃蜡烛通宵欣赏花朵。 万丈红光冲上天空的一半。 告诉平常游玩的朋友们。 不辜负每一刻光阴,这次胜过以往的玩乐。 让灯火不要催促我们回到小院。 更用心地照亮桃花的脸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二月春游须烂漫 - 烂漫:指花开得旺盛,这里表示春天花朵盛开的美景。 2. 秉烛看花,只为晨曦短 - 秉烛:拿着蜡烛,晨曦短:因为清晨的时间短暂。 3. 高举蜡薪通夕看 - 蜡薪:指燃烧的蜡烛。 4. 红光万丈腾天半 - 万丈:形容光亮的强烈,腾天半:照亮了半边天空。 5. 寄语平时游冶伴 - 寄语:寄托话语。游冶伴:指一起出游的朋友。 6. 不负分阴,胜事输今段 - 分阴:指短暂的时光。 7. 灯火休催归小院 - 小院:诗人的居所,这里表达灯火不要催促诗人回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蝶恋花》以二月的春天为背景,描述了作者与友人一起在明媚春光中赏花的情景。词中以“烂漫”来形容春天的美丽,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通过“秉烛看花”、“高举蜡薪通夕看”等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追求。 在词中,作者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认为眼前的美好时光是胜过以往的乐事。同时,他也提醒自己的朋友们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刻,不要因为催促而匆匆离开。这种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感慨,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温馨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蝶恋花》是南宋词人葛胜仲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在江南地区建立,定都临安(今杭州)。虽然南宋相对偏安一隅,但由于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经济相对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北方的金国等少数民族势力逐渐崛起,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压力。 在这段时间里,葛胜仲个人也经历了许多人生际遇。他曾历任地方官吏,又曾担任中央官员,政绩显著,颇受时人赞誉。然而,他的官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因触怒权贵而受到排挤。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创作出《蝶恋花》这样的佳作提供了灵感。 在《蝶恋花》中,葛胜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他用“蝶舞莺歌”来形容春天的生机盎然,用“芳菲”来赞美春天的美丽景致。同时,他通过描写自己在春天里遥望故乡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这种思乡之情,既是对故乡美景的怀念,也是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挂念。 总的来说,《蝶恋花》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复杂社会环境和葛胜仲个人的丰富人生经历。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词句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南宋词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