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标题包含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鸣钟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年-1102年),字无己,一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 陈师道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陈希亮曾任太学博士。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赋见长。宋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江水奔流,永不停歇;在这样的时刻,我意识到自己应当更加珍惜光阴,努力前行。
去完善
释义
巾欹:头巾歪斜,形容不修边幅或年老体衰;石作肠:比喻心硬如石,不易感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借景抒情,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思巧妙结合。开篇两句勾勒出一幅苍凉的画面,昔日繁华的骑台已然荒芜,而山寺的钟声则点明了时间的流转,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基调。接下来,“人事自生今日意”一句转入内心独白,揭示了诗人对岁月变迁的敏感与深思。“寒花只作去年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怀旧情绪,暗示美好事物终将消逝。 第三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衰老之感以及对现实的豁达态度。“巾欹更觉霜侵鬓”形象地表现了年华老去的无奈,而“语妙何妨石作肠”则体现了他超脱世俗、坚守自我价值的决心。最后一联气势恢宏,用“落木无边”和“江不尽”象征着生命的无穷延续,同时提醒自己要把握当下,积极面对生活。整首诗层次分明,从外在景物到内在情感,再到最终的行动号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逻辑链条,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正值陈师道四十余岁的人生中期。此时的他虽已步入仕途,却常感怀才不遇,内心充满矛盾与感慨。诗题中的“九日”即重阳节,古人素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传统。陈师道与友人李节推一同登上南山,触景生情,遂作此诗。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叹息,又蕴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以及不甘虚度光阴的自我鞭策。在夕阳西下、寒花飘香的深秋时节,诗人将个人的生命体验融入自然景象之中,抒发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