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台山

标题包含
五台山
五顶嵯峨接太虚,就中偏称我师居。 毒龙池畔云生早,猛兽岩前客过疏。 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徧地锦舒铺。 展开坐具长三尺,方占山河五百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商英(950年-1027年),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是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 张商英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色,曾任监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座峻峭山峰连接天空,其中以我的老师住所最为适合。 龙池岸边云雾缭绕,野兽岩石前的游客稀少。 满山的冰雪如同白银点缀,遍地香花如锦绣般铺开。 打开坐具长度有三尺,占据了这五百里的山河美景。
去完善
释义
1. 五台山:中国著名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有五座山峰环绕,分别是东台、南台、西台、北台和中台,合称“五台”。 2. 嵯峨:形容山高峻。 3. 太虚:天空,这里指苍穹。 4. 毒龙池:五台山上的一个景点。 5. 猛兽岩:五台山上的另一个景点。 6. 坐具:僧侣打坐时使用的坐垫。 7. 展开坐具长三尺:意为在五台山宽广的地上打坐,坐具打开有三尺长,即约0.9米。 8. 方占山河五百余:意为自己在这里占据了五百里的山河。这里的“山河”指的是五台山的广袤地域。
去完善
赏析
《五台山》这首诗通过对五台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佛门的敬仰。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描述了五台山的险峻壮丽以及佛门净地的清静氛围。"毒龙池畔云生早,猛兽岩前客过疏"这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五台山的神秘莫测,同时也暗示出佛门的清净无染。颈联"冰雪满山银点缀,香花徧地锦舒铺"则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五台山的美丽雪景和花香四溢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而尾联"展开坐具长三尺,方占山河五百余"则是以佛祖说法时的场景为喻,展现出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的重要性。整首诗节奏明快,意象丰富,充满了禅意的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台山》是宋代诗人张商英的一首描绘五台山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时期(公元976年-1022年)。此时,张商英正处于政治生涯的上升期,他被任命为开封府推官,负责审理案件。 在宋朝初期,五台山以其宗教文化地位而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朝圣、游览。张商英本人对佛教有一定的信仰和了解,因此他在游览五台山时,有感而发地创作了这首描绘五台山风光的诗篇。 在张商英所处的时代,社会矛盾较为尖锐,尤其是土地问题和人地关系紧张。为了缓和这些矛盾,朝廷推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如“方田法”等。张商英在游览五台山的过程中,也观察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在诗中表现出了对民众疾苦的关心和对朝廷政策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