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广东转运董仪职方同年见寄
赣守无堪出榜中,日闻将漕称才雄。
感公迢递诗筒至,谓我优游讼缿空。
高会正遥千障月,羁怀聊寄七弦风。
何时把酒朋从乐,也待醒狂学次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翻译:
担任赣州太守的官员不堪重任,每天在听到谈论选拔人才时都觉得才能出众。感激你跋山涉水寄来诗篇,认为我在空闲时会享受这种美好。高高的宴会正在举行,月色笼罩千山;远离家乡的心情只能寄托在七弦琴声之中。什么时候能和朋友一起欢乐地喝酒呢?我也想学学那个清醒的狂人(次公)。
去完善
释义
1. 赣守:指当时江西省的最高长官;
2. 无堪:不擅长,不善于;
3. 榜中:官吏选拔的名册;
4. 将漕:担任转运使的官员;
5. 才雄:才华出众的人;
6. 感公:对您的尊称,此处指董仪;
7. 迢递:遥远;
8. 诗筒:装诗的竹筒,此处代指诗篇;
9. 谓我:认为我;
10. 优游:闲暇无事的状态;
11. 讼缿(huì):古代举报官吏犯罪的器具,这里比喻治理公务的繁忙;
12. 高会:盛大的集会;
13. 遥千障月:形容远处的群山就像一千重的屏障阻挡住了月亮;
14. 羁怀:在外停留的情怀;
15. 聊寄:姑且寄托;
16. 七弦风:指弹奏古琴的风雅事;
17. 把酒:握着酒;
18. 朋从:朋友们;
19. 醒狂:清醒不再放纵;
20. 次公:汉代名臣黄霸的字,此处指以黄霸为榜样,即要求自己遵守规范,不放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赵抃写给他的朋友董仪的回信。诗人以“赣守无堪出榜中”起笔,表达了对自己任官所治地区的忧虑与关切;接着转向董仪,称赞他的才华和作为漕运官员的能力。通过对方的诗歌及书信,他们感受到了彼此的真挚友情。赵抃在诗中感慨道:“感公迢递诗筒至,谓我优游讼缿空。”这两句表明虽然他们的地域距离遥远,但友谊仍然可以通过文字跨越千山万水。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他们梦想中的相聚场景:“高会正遥千障月,羁怀聊寄七弦风。”他们渴望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共同欣赏美丽的夜景,弹着七弦琴,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最后,诗人表示期待那一天的到来,那时他们可以举杯共饮,尽情欢歌笑语,并期望自己也能像董仪那样潇洒地面对生活的种种烦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充满了诗意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次韵广东转运董仪职方同年见寄》是宋代诗人赵抃的作品。它是在公元960-1279年的宋时期创作的。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赵抃(1008-1084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他的青年时期,赵抃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员,后来成为了朝廷的重臣。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多次受到贬谪。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赵抃已经年迈,正在被贬谪到广东的途中。他在广东转运使任上,遇到了与自己同年出生的董仪。董仪也是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他们志同道合,相互欣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董仪给赵抃寄去了一首诗,表达了他们对命运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赵抃收到董仪的诗后,内心激动不已,于是立刻写下了这首《次韵广东转运董仪职方同年见寄》来回应。在这首诗中,赵抃表达了对董仪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虽然他们在生活中遭遇了挫折,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才华会得到赏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