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潇湘八景 其四 潇湘夜雨

标题包含
潇湘八景 其四 潇湘夜雨
岳麓甍檐苍莽中,萧萧江雨打船篷。一声长笛人何去,箬笠蓑衣宿苇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德洪(1071-1128),俗姓陈,字觉范,自号寂照居士,又号十方。北宋时期著名诗僧、书画家。 释德洪出生于浙江余杭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岳麓山中的建筑屋顶显得沧桑而广阔,江边细雨拍打在船上。不知谁吹奏着长笛去了哪里,头戴竹笠身穿蓑衣的人夜宿在芦苇丛中。
去完善
释义
1.岳麓: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2.甍檐:甍指的是房屋的上部结构,屋檐。 3.苍莽:形容景色辽阔无边。 4.萧萧:拟声词,形容风声或物体摩擦的声音。 5.江雨:江边细雨。 6.船篷:指覆盖在船上的布篷。 7.箬笠:用竹子编织的帽子,用于遮风挡雨。 8.蓑衣:用草编织的雨衣,用来防雨。 9.宿苇丛:居住在芦苇丛中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潇湘夜雨”为主题,描绘了潇湘地区夜晚的雨景。首句“岳麓甍檐苍莽中”,通过描述岳麓山上的房檐和建筑,展现了潇湘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接下来的“萧萧江雨打船篷”则形象地描绘了江面上风雨交加的景象。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活泼,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潇潇暮雨中。 紧接着的“一声长笛人何去”,描绘了在风雨声中,传来了一声悠长的笛音,使得原本宁静的画面增添了神秘感,让人不禁好奇吹奏者身处何方。最后的“箬笠蓑衣宿苇丛”则刻画了一位渔人,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江边芦苇丛中过夜,显得孤寂而又坚毅。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出一幅潇湘夜雨图,并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潇湘八景 其四 潇湘夜雨》是宋朝著名诗僧释德洪(又称惠洪)创作的一首描绘潇湘夜雨景象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89年,即北宋元祐四年。 在这一时期,释德洪正值中年,他在禅宗佛教的修行上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一代宗师。然而,他的命运却颇有些坎坷,曾因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受到迫害,一度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努力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在释德洪所处的时代,宋朝正处于繁荣与衰败共存的时期。一方面,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科技创新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政治斗争激烈,民族矛盾尖锐。在这种背景下,释德洪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