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古秋夜长
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含情纺织孤灯尽,
拭泪相思寒漏长。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啼鸟起。
谁家少妇事鸳机,锦幕云屏深掩扉。白玉窗中闻落叶,
应怜寒女独无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里飘着如玉般的雪花,北风吹过带走了荷花的清香。满怀情感地纺织,直至孤灯油尽;擦拭着眼泪,思君之情伴随着寒夜的更漏悠长。屋檐前的天空如碧玉般宁静,月亮悬挂在天空中,乌鸦啼叫着飞起。谁家少妇正在操作着鸳鸯图案的织布机,锦绣的幕布和精致的屏风掩映着她的小屋。白玉般的窗户中传来了落叶的声音,那可怜的寒女是否还独自穿着单薄的衣裳呢?

去完善
释义
1. 秋汉:指银河,这里指秋天的夜空。
2. 飞玉霜:形容白霜飘落的景象。
3. 荷香:指荷花香气,这里代指夏季。
4. 含情纺织孤灯尽:形容女子在孤独的环境中,一边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一边勤奋地纺织。
5. 拭泪相思寒漏长:形容女子因思念而流泪,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6. 碧云:指蓝天。
7. 月吊栖乌:月亮照耀下的乌鸦。
8. 事鸳机:即纺织,这里是双关语,既可以指实际的操作,也可以指思念远方的亲人。
9. 锦幕云屏深掩扉:形容女子的住处华丽而幽静。
10. 白玉窗:用白玉制成的窗户,比喻富贵人家。
11. 落叶:这里是指秋天的景象。
12. 应怜:表示猜测,猜想。
13. 寒女:指贫寒的女子。
14. 无衣:没有衣服穿,暗示生活的困苦。

去完善
赏析
《效古秋夜长》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象和表现思妇愁绪的诗。诗的前两句“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以秋风、霜冻和北风的景象,勾勒出一派凄冷的秋景,“扫荷香”的比喻尤其生动地表现出深秋肃杀的氛围。
接下来的四句“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描述了思妇辛勤织布却难以排遣思念之情的心境,通过“孤灯”“寒漏”等词汇传达了思妇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而后两句“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啼鸟起”则进一步刻画了秋天的静谧与悲凉。月升时分的乌啼将整首诗的哀愁氛围推向高潮。
最后四句“谁家少妇事鸳机,锦幕云屏深掩扉。白玉窗中闻落叶,应怜寒女独无衣”借那位被同情照顾的贫寒女子,暗示出思妇内心的矛盾与纠结:既想努力摆脱寂寞的生活,又心疼那些和她一样在寒冷中煎熬的人。
整首诗从深秋的自然景象出发,到少妇思夫的离愁,再升华至同情贫困女子的温暖,深刻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活细节的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效古秋夜长》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夜萧瑟、寂静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于公元8世纪的唐朝,当时正值盛世,然而钱起的人生经历却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屡次科考不第,直到天宝十载(751年)才登进士第。这段人生际遇使他对时间的流逝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从而在诗歌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
在这一时期,唐玄宗治国有方,社会繁荣昌盛,文化艺术空前繁荣。而钱起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也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因此,《效古秋夜长》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含了诗人的人生际遇、时代背景以及个人情感的多重因素,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共鸣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