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千古人生乐事稀。
露浓烟事薄寒时。
菊花须插两三枝。
未老功名辜两鬓,悲秋情绪入双眉。
茂陵多病有谁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古人生乐事稀,
露水浓雾寒气薄。
菊花应插两三枝,
还未老却辜负功名,悲秋情绪涌上眉头。
茂陵多病的又有谁知道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千古人生乐事稀:指古往今来人们快乐的时光并不多。乐,快乐;稀,稀少。
2. 露浓烟事:比喻短暂的世态繁华。烟事,烟雾般的事物,形容短暂、虚幻的景象。
3. 薄寒时:微微寒冷的时节。薄,轻微;时,时候。
4. 菊花须插两三枝:秋天是菊花的季节,此处指摘取两三枝菊花。须,应该;插,摘取。
5. 未老功名辜两鬓:指还没有老去就已经辜负了两鬓的白发。未老,未到老年;辜,辜负;两鬓,双鬓。
6. 悲秋情绪入双眉:指秋天带来的悲伤情绪深入到了双眉之间。悲秋,古代诗人常有的伤感于秋天到来而引发的情绪;入,进入;双眉,眉头。
7. 茂陵多病有谁知:意指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才子却因命运多舛而疾病缠身,他的遭遇鲜为人知。茂陵,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墓所在之地,这里代指司马相如;多病,身体不好;有谁知,很少有人知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作表达了作者李新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个人际遇的悲哀。上阕写的是生活中的一种画面:寒露时节,菊花盛开,我们只采摘两三枝菊花就够了。这表现了诗人向往恬淡生活的心境,但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生的无奈与哀伤。下阕中,“未老功名辜两鬓”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岁月蹉跎的无尽感伤;“悲秋情绪入双眉”则描绘出作者秋天来临时心情的沉重和忧虑。最后一句“茂陵多病有谁知”以汉代名将马援(其墓地称茂陵)为例,暗示了诗人的抱负无法施展和命运多舛。整首词深沉悲壮,令人陷入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宋代词人李新的作品,创作于南宋年间(公元1127-1279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南北宋时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在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尽管政治腐败、民生困苦,但经济和文化仍然有所发展。当时的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李新(生卒年不详),字无逸,号跨鳌先生,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生平略见于《东坡志林》等书,可知他在南渡初年,曾任职州县,累官至奉议郎。他与陆游交谊甚厚,常常以诗唱和。作为一位官员和诗人,李新在这段时期内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公,他的诗词多描绘民间疾苦,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在这首《浣溪沙》中,李新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词中的“蝴蝶舞”、“花雨落”等意象,既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暗含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词既展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