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立秋日

标题包含
立秋日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令狐楚(766年-837年),字壳士,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如下: 1. 早年经历:令狐楚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和史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原本就有许多怨恨,秋天的到来更是让人悲伤。燕子仿佛在表达离别之情,柳树的叶子已经呈现枯萎的迹象。为国家效力似乎没有什么帮助,回家的日子也还未有定数。内心的感受依旧苦涩,就像去年的这个时候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立秋日: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天的开始。 2. 平日本多恨:平日,指平时的生活;恨,遗憾,失落。 3. 新秋偏易悲:新秋,指刚刚进入秋天的时候;悲,悲伤,忧愁。 4. 燕词如惜别:燕词,比喻离别之情;惜别,舍不得分别。 5. 柳意已呈衰:柳意,柳树的形象,这里指春天的景象;衰,衰落,失去生机。 6. 事国终无补:事国,为国家效力;无补,没有帮助,无所作为。 7. 还家未有期:还家,回家;未有期,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8. 心中旧气味:心中,内心世界;旧气味,原有的情感。 9. 苦校去年时:苦校,苦苦地比较;去年时,去年的这个时候。
去完善
赏析
《立秋日》是唐代诗人令狐楚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体现了秋天的肃杀之气和人生失意的共同情感;颔联“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则以燕子、柳树为象征,表达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颈联“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则是作者感叹自己的报国壮志未酬,回归家园遥遥无期;尾联“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和对去年的追忆。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秋日》是唐代诗人令狐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 在这个时期,令狐楚正处于他人生和事业的黄金阶段。他曾担任监察御史、尚书右丞等职,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他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如韩愈、柳宗元等,他们的友谊和互动对令狐楚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唐德宗贞元年间,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一时期,唐代诗歌进入了高潮阶段,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活跃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作品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貌。 在这样的背景下,令狐楚创作了这首《立秋日》,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