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 其二
爰有嘉禾,含章自天。
宛城洛画,粲若奎躔。
珍符显著,灵意昭宣。
永告洪业,时万万斯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里有一株美好的禾苗,充满生机和自然的魅力。它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璀璨如星辰,充满了灵性。这些珍贵的信息,预示着繁荣的未来,它们会永远地传颂着伟大的事业,每一个时代都会因此而熠熠生辉。
去完善
释义
1. 爰:这里指代此处的意思。
2. 嘉禾:吉祥的谷物,比喻祥瑞之事。
3. 含章:蕴含美好的品性。
4. 天:此处指自然的恩赐。
5. 宛城:古邑名,位于今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6. 洛画:指洛阳的画图或美景。洛,即洛阳。
7. 粲:鲜明光亮的样子。
8. 若:如同。
9. 奎躔:指奎宿的运行轨迹,古人认为这是文运昌盛的象征。
10. 珍符:宝贵的征兆。
11. 灵意:神灵的意思。
12. 昭宣:公开宣扬。
13. 永告:永远告知。
14. 洪业:大业,宏伟的事业。
15. 时万万斯年:期待永久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国家朝会的歌辞,主要表达的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和歌颂。诗中用“嘉禾”(指丰收的稻谷)、“宛城洛画”(指美好的城市建设)等形象比喻国家的富强,赞颂了国家的辉煌成就。而“灵意昭宣”则寓意着天子神明的庇佑,表达了人们对于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气势恢宏,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和朝廷的热爱与忠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朝会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具体时间约为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此时,杜甫因战乱离开长安,避难到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杜甫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和家庭的变故,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命运的危殆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唐朝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国家政治危机四伏。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生疾苦加剧。此外,唐玄宗时期的政治腐败和宦官弄权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危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甫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和民生的诗人,深感忧虑和责任,他以诗歌为武器,揭露社会的弊端,反映人民的疾苦,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