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竹石
嗟彼凤去,空余虎蹲。
竹不可食,石不能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叹那凤凰离去,只留下如虎踞般的身影。
竹子虽无法食用,石头也不能说话。
去完善
释义
1. 嗟:感叹词,表示惊讶或赞叹。
2. 彼:那个地方。
3. 凤去:凤凰离去,指贤才离去。
4. 空余:只剩下。
5. 虎蹲:如虎踞地,形容石头形状奇特。
6. 竹不可食:竹子不能吃。这里指竹子虽然没有实际用处,但具有高尚的品质。
7. 石不能言:石头无法说话。这里指石头虽然没有生命,但可以见证历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画竹石”,显然是与一幅描绘竹子和石头的画作有关。开篇两句,诗人通过感叹凤凰离去和虎踞之地留下痕迹,暗示画中景物虽然美丽,但却无法弥补生活中的遗憾。接下来,诗人用“竹不可食,石不能言”来描绘画的主体——竹子与石头,它们既不能吃也不能说话,象征着这幅画虽美但无法填饱肚子或解决困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生活中困境的无奈,寓意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画竹石》这首诗描绘了竹石之美,彰显了诗人的不屈人格和坚定信念。
据记载,该诗作于南宋末年的淳祐年间(公元1241年-1252年)。这个时期是南宋政权风雨飘摇之时,政治腐败,外忧内患,社会矛盾激化。诗人张翼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坚定地追求人生价值和人格修养。
在这个时期,张翼的人生命运多舛。他曾一度被任命为地方官员,但在任期内因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最终被罢官。此后,他闭门谢客,潜心诗词书画,抒发内心的抱负和不平。
与此同时,南宋末年政治黑暗,民间疾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文人墨客纷纷借诗歌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张翼以画竹石为寄托,展现了他的铮铮铁骨和壮志豪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