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叔茂及第后往广德拜亲过吴江新治
今岁同升客,如君有几人。
青年登一第,白首具双亲。
喜气生军垒,欢迎聚邑民。
诸兄在天禄,勉去继清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年一起晋升的人,像您这样的有几个呢?
年轻的时候就中举了,年老的已经有了双亲。
欢喜的气氛弥漫在军营里,热烈的欢迎聚集了城镇的居民。
您的兄弟们在天禄(这里指的是朝廷),努力进取以继承先贤的美德。
去完善
释义
1. 刘叔茂:古代人物,与诗作者强至同为唐朝文人;
2. 及第:科举制度中的第一名,这里指中举;
3. 广德:位于今天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
4. 吴江:古县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5. 新治:新建的政府机构或官署;
6. 同升客:共同升迁的人,这里指刘叔茂及第;
7. 一第:即科举及第;
8. 白首:头发变白,形容年老;
9. 双亲:父母;
10. 喜气:高兴的气氛;
11. 军垒:古代的军营;
12. 欢迎:热烈欢迎;
13. 邑民:地方百姓;
14. 天禄:汉代藏书阁;
15. 勉去:勉励前往;
16. 清尘:比喻德行高洁的前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刘叔茂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后,前往广德拜见亲人并路过吴江的情景。诗人通过描述刘叔茂的喜悦、亲情的团聚和民众的欢迎,表达了对刘叔茂的赞美和对他的期望。其中,“青年登一第,白首具双亲”一句,揭示了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全诗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以及对人才和亲情的尊重与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名为《刘叔茂及第后往广德拜亲过吴江新治》,为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强至所作。北宋初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不少士子通过科举踏上仕途。公元1057年,苏轼、苏辙两兄弟一举成名,掀起了一股重才尚文的风潮。强至在这时候崭露头角,因在朝廷担任要职而颇具声望。他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刘叔茂便是其中一位好友。
刘叔茂及第后前往广德拜见亲人,途经吴江新治。新治是宋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其辖区涵盖今天的江苏南部地区。北宋时期,这一带繁荣昌盛,丝绸业尤其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
强至了解刘叔茂的家世,也对他参加科举以及及第后的事迹有所耳闻。他对刘叔茂的成长经历充满了好奇和敬佩。因此,在得知刘叔茂经过吴江新治时,强至提笔写下了这首赠别诗。一方面祝贺刘叔茂成功拜见亲人;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他的敬重之情,期望刘叔茂在未来的仕途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