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复閤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方山脉的烟雾开始变得迷蒙,南方渡口的风霜月亮显得苍茫无边。秋天渐深,旅途中的思念如同纷繁无尽的落叶;正当此时,又遇到征鸿在半夜起飞。
楼阁在江边次第展开,秋风与明月一同渡过江来。旧友的心情依然眷恋着过去的宴席,相互盼望、相思,却难以相见。

去完善
释义
1. 北山:指北京的香山,这里的烟雾是借指塞外风光的荒漠荒凉。
2. 南津:泛指南方地区的水渡口。
3. 征鸿:远飞的大雁,这里代指远方的亲友。
4. 复閤重楼:阁楼之间相连的样子。
5. 故人:老朋友,此处的“故人”是指王勃的好友。

去完善
赏析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赏析:
王勃的诗总是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真实情感,这首诗也不例外。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北山烟雾”和“南津霜月”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苍茫的氛围,仿佛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北山的烟雾开始变得迷茫,南津的霜月和秋风互相映衬,显得格外苍凉。
诗人在这个夜晚感受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他的思绪如同秋天的落叶般纷飞。此时,一只大雁在深夜起飞,象征着诗人心中无法平息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复閤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来表达他对朋友的怀念。这里的“复閤重楼”是指诗人在楼上远眺,看到朋友曾经住过的房子;“秋风明月度江来”则暗示着诗人和朋友曾经的欢乐时光。
然而,如今诗人只能独自面对这个寒冷的夜晚,遥望着远方的友人,他们之间的距离虽然不远,却无法相见。这种无奈的情感,让人深感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唐高宗年间(公元650-683年),正值初唐时期,这一阶段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为诗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一,文采横溢,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波折。在《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创作时,王勃正面临科举落第的困境。他曾一度受到皇族的宠爱,却因一句玩笑得罪了权贵,被逐出京城。这使得他的心境充满了惆怅和失落。
与此同时,初唐时期的社会文化氛围也对这首诗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时的文人墨客崇尚骈俪之术,注重形式的优美和对仗的工整。王勃的这首《寒夜怀友杂体二首》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其诗意境深远,辞藻华丽,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