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珍珠令

标题包含
珍珠令
桃花扇底歌声杳。 愁多少。 便觉道花阴闲了。 因甚不归来,甚归来不早。 满院飞花休要扫。 待留与、薄情知道。 怕一似飞花,和春都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桃花扇下歌声渐行渐远。 心中有几多愁绪。 只觉得花荫下的闲暇时光悄然流逝。 为什么还不回来?为何回来得这么晚? 满园的花瓣不要清扫。 让薄情的人了解这一切吧。 只怕花瓣如春光般老去。
去完善
释义
《珍珠令》张炎注释: 1. 桃花扇:古代歌舞时用来敲击拍子或遮脸的扇子。 2. 花阴:指花的影子,也指树荫。 3. 薄情:感情淡薄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张炎的视角描绘了一段婉转细腻的思绪。上阕提到“桃花扇底歌声杳”,描述了曾经美好的场景,但在美好的回忆之后,是难以掩盖的哀愁,因为离别的滋味是如此的漫长而无奈。下阕“满院飞花休要扫”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他既希望看到满院的落花,以此引起薄情的注意;又担心这些飞花会如同自己的感情一般逐渐凋谢,流失在春风中。整首词借飞花的意象,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深情的期盼,也有无尽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珍珠令》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一首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76年前后。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已濒临灭亡,北方金国已经瓦解,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成为中原的主宰。 张炎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张枢曾是朝廷的显要人物,家世显赫。然而,在南宋末年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张家的地位逐渐衰败,家族成员也遭受了各种磨难。张炎在青年时期便失去了父亲,家境一落千丈。此外,他还曾卷入宫廷斗争,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这些人生际遇使得张炎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词作增添了深沉的情感。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朝廷在面对蒙古大军入侵时,采取了妥协求和的政策,这使得民间疾苦日益加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炎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对这种现象深感痛心,因此在词作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综上所述,《珍珠令》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充满了动乱、苦难和忧国忧民的情愫。在这种背景下,张炎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创作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词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