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桑
簇簇互相遮,闲看实可嗟。藉多虽是叶,栽盛不如花。
春绿暗连麦,秋干暮立鸦。旧乡曾种得,经乱属谁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繁花簇拥相互遮挡,闲暇时观赏令人感叹。尽管绿叶繁多,但相较于花开的茂盛则略显不足。春天绿意盎然,麦苗抽穗;秋天萧瑟干枯,乌鸦立在枝头。曾经熟悉的故乡种植过这些树木,然而战乱纷扰之后,它们现在属于哪户人家呢?
去完善
释义
1. 看桑:通过观察桑叶来借物寓意。
2. 簇簇:形容密集生长的样子。
3. 互相遮:指桑树互相遮挡。
4. 闲看:悠闲地观察。
5. 实可嗟:实在令人叹息。
6. 藉多:指的是桑叶虽然很多。
7. 栽盛:种植得茂盛。
8. 春绿暗连:春天的桑叶绿油油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9. 秋干暮立鸦:秋天的傍晚,桑树上的乌鸦站立着。
10. 旧乡:诗人自己的家乡。
11. 经乱属谁家:经历了战乱,这些桑树现在属于谁家的呢?
去完善
赏析
《看桑》孙鲂这首诗歌以桑树为主题,展示了桑树从茂盛到衰败的过程,通过描绘桑树的形态变化,表现了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首联“簇簇互相遮,闲看实可嗟”,描述了桑树茂密的枝叶相互遮掩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对桑树旺盛生命力的赞美和感叹。颔联“藉多虽是叶,栽盛不如花”,强调了桑叶虽然繁多,但桑葚却不如花朵那样美丽,暗示了事物繁华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颈联“春绿暗连麦,秋干暮立鸦”,描绘了桑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展现了桑树的生命力与时间的流逝。尾联“旧乡曾种得,经乱属谁家”,通过讲述桑树曾经种植的故乡,现在已经物是人非,表现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桑树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看桑》是唐代诗人孙鲂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在这时期,孙鲂身处江湖之间,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风光和农事生活。
唐朝天宝年间,正值开元盛世的末期,国力昌盛,社会繁荣。然而,唐玄宗晚年沉湎于声色犬马,导致朝政逐渐腐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远离尘嚣,回归田园。孙鲂便是其中之一,他借此机会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