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山寺
万古波心寺,金山名目新。
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
过樐妨僧定,惊涛溅佛身。
谁言张处士,题后更无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古波澜下的寺庙,巍峨壮观,金山显得焕然一新。
浩瀚天空,许多星辰闪烁如月;辽阔大地,几乎没有尘土飞扬。
桥桩障碍了僧人修行,但波涛依然击打着佛像。
谁能想到张籍的题诗之后,再无他人留下笔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山寺:位于江苏镇江的一座著名古寺,因地处长江中的金山岛而得名。
2. 万古波心寺:形容金山寺历史悠久,位置独特。波心指水面中央。
3. 名目新:赋予金山寺新的名称和声誉。
4. 天多剩得月:指金山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天上的月亮息息相关。
5. 地少不生尘:形容金山寺周边环境宁静清洁,很少受到世俗纷扰。
6. 过樐妨僧定:路过船帆可能会打扰到寺庙里的僧侣修行。
7. 惊涛溅佛身:波涛汹涌可能会溅湿佛像。
8. 张处士:这里指的是唐代诗人张继,他曾在金山寺留下著名的《枫桥夜泊》诗。
9. 题后更无人:在张继之后,很少有人能再为金山寺题诗了。
去完善
赏析
《题金山寺》是一首描绘金山寺壮丽景色的诗篇。诗中,孙鲂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金山寺的独特魅力。在诗的开头,诗人以“万古波心寺”开篇,强调了金山寺的历史悠久。接着,用“金山名目新”来形容金山寺的现代地位,凸显了它的繁荣与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则是对金山寺环境的赞美。诗人通过描述天上的明月和地上的无尘,形象地展示出金山寺的宁静与洁净。这种环境也暗示着寺庙中的僧侣们具有高尚的品质。
紧接着的“过誢妨僧定,惊涛溅佛身”是描写金山寺周围的景物。这两句诗句传达了两种意象:一方面,过船的声音可能会影响僧人的禅修;另一方面,波涛汹涌的大海却不会溅到佛像身上,显示了佛像的神圣不可侵犯。
最后两句“谁言张处士,题后更无人”则是表达诗人对于金山寺历史的感慨。张处士即唐代的张祜,他曾为金山寺写过一首《题金山寺》的诗,被誉为千古绝唱。然而孙鲂在此却说,自张祜之后,再无人为金山寺留下如此传世的诗篇。这既是对前贤的敬仰,也是对自己的期许。
总的来说,孙鲂的《题金山寺》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佳作,通过对金山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和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金山寺》是唐代诗人孙鲂创作的一首描绘金山寺景色和宗教信仰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世纪左右,正值唐朝盛世,社会繁荣、文化昌盛。
在这段时间里,孙鲂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在长安游学,见识了京城的繁华景象,也对佛教信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金山寺修行期间,受到了禅宗思想的熏陶,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在唐朝时期,佛教已经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山寺作为江南地区的一座著名古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朝圣。孙鲂在这首诗歌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金山寺的神秘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