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务后江亭赠郭希吕
壁上陋室铭,门外剪茅亭。
小市鱼虾散寂寂,大江风浪来冥冥。
郭翁虽老犹貌泽,腹贮今古心和平。
只应独将笏拄颊,清坐都不挂毫发。
何必随逐栏头奴,日招税钱三万亿。
前灵运,后延年,桑麻旧国常宛然。
城颓路阙总令好,不知于人安稳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北务:地名,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2. 郭希吕:人名,生平事迹不详。
3. 陋室铭: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描述了作者在简陋房屋中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乐观态度。
4. 剪茅亭:用茅草搭建的亭子,形容亭子的简陋和古朴。
5. 小市:指小型的市场或集市。
6. 大江:指长江。
7.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木板,上面记录着皇帝的命令,以示忠诚。
8. 奴:奴隶,这里指那些为钱财而奔波的人。
9. 灵运:指东晋文学家谢灵运,以山水诗著称。
10. 延年:指汉代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
11. 桑麻旧国:指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12. 宛然:依然存在的意思。
13. 颓:破败。
14. 阙:缺失。
去完善
赏析
《登北务后江亭赠郭希吕》是一首表达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诗篇。诗中描绘了江边景色和友人的形象,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的清高情操和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首联“壁上陋室铭,门外剪茅亭”描述了诗人和友人所在的环境:简陋的房子和茅草搭建的亭子,展现了他们不追求物质享受的品质。
颔联“小市鱼虾散寂寂,大江风浪来冥冥”以江边的宁静与远处的波涛汹涌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敬畏。
颈联“郭翁虽老犹貌泽,腹贮今古心和平”赞美了友人的精神风貌:虽然年纪已大,但容貌焕发,心中充满智慧和安宁。
尾联“只应独将笏拄颊,清坐都不挂毫发。何必随逐栏头奴,日招税钱三万亿”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认为他应该保持独立的人格,不必为了金钱而追随世俗,更不必追求荣华富贵。
这首诗通过描绘景色和友人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友人的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北固后江亭赠郭希吕》是南宋诗人叶适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7年,正值宋金对峙时期。此时,年轻的叶适离开家乡浙江温州,前往临安(今杭州)参加科举考试,前途未卜。在旅途中,他登上了镇江的北固山,眺望长江,感慨万千。
此时的叶适,刚刚经历了一段人生的低谷。他在科场上屡试不第,又遭遇了家庭的变故,生活陷入困境。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国家的热爱。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与友人郭希吕共度时艰,抒发着忧国忧民之情。
在南宋年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外患不断,尤其是北方金国的侵略,使得国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叶适和郭希吕等人,虽身处江湖之远,却心怀庙堂之高,他们关心国家命运,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尽忠效力。因此,他们在这次登山之旅中,以诗言志,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期盼。
在这首诗中,叶适通过对北固山的描绘,表达了他们作为南宋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他以登高望远的胸怀,抒发着自己的爱国情怀,同时也传达出与朋友共同砥砺、共度时艰的决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叶适的个人遭遇,也折射出了当时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