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钱塘观潮

标题包含
钱塘观潮
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 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黻(1498年-1527年),字德温,号节庵,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 刘黻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吏科给事中。他在任期间,直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富饶美丽的东南地区,我曾在这个地方踏遍古迹遗迹。 我不知道有多少英雄的泪水,化作千年的愤恨波涛滚滚而来。 雷声震撼了江河中的怪物,雪车跨越了海上的门楼,高耸入云。 那里的百姓把生命看得像树叶一样轻,竞相在浪潮面前舞动,表现出非凡的豪气和勇气。
去完善
释义
1. 钱塘: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境内,现称为钱塘区。 2. 观潮:观赏钱塘江的潮水。 3. 刘黻(fú):南宋诗人。 4. 子胥祠:纪念伍子胥的祠堂,位于钱塘江边。 5. 周遭:周围。 6. 英雄泪:指伍子胥流泪化成的泪浪。 7. 千年愤怒涛:形容钱塘潮水的壮观景象。 8. 雷鼓:形容潮水声如雷鸣般响亮。 9. 江怪:古代传说中游荡在江河湖泊的妖怪。 10. 雪车:形容潮水涌来的形状像一辆辆急速行驶的车。 11. 海门:钱塘江入海口。 12. 吴儿:吴地的人,这里指浙江一带的人。 13. 视命轻犹叶:形容当地人对潮水危险性不重视。 14. 争舞潮头:争相站在潮头显示勇敢。
去完善
赏析
《钱塘观潮》刘黻的这首诗歌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和雄浑的历史背景相融合,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开头两句“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指出钱塘江潮是中国东南地区的壮丽景观,更是历史的见证。紧接着的三四句“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以生动的想象描绘了钱塘江潮的由来——伍子胥的愤怒泪水化作千年的怒涛。第五六句“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潮磅礴的气势。最后两句“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则借描绘吴中百姓英勇无畏的形象,传达出他们对命运的倔强和不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钱塘观潮》是南宋诗人刘黻的一首描绘钱塘江潮的著名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之间。 在这一时期,刘黻作为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曾担任过秘书郎、太常博士等职位。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多次受到权臣排挤,甚至被贬谪到远离都城的边远地区。这一时期的刘黻在政治上遭遇了挫折,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在刘黻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国力日渐衰弱。然而,民间的文化艺术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刘黻作为当时文坛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钱塘观潮》这首诗通过对钱塘江潮的描绘,展现了刘黻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情。这首诗歌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钱塘江潮画卷,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刘黻这位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