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著雨
空山雨淫秋,妬我庭中犀。
犀敷粟玉英,浸渍仍葳蕤。
有如春方中,名品嗟淋漓。
因依海棠泪,著此霜蟾枝。
闻此辄掩耳,代犀前致辞。
燕脂怨无香,姿色独媚时。
烘晴睡未足,已惊胡马嘶。
雕零怕随雨,嫣然成怆凄。
鲜明擅韶华,不足较等夷。
自怜宫样黄,不结春风知。
木兰固可友,宿莽亦可师。
正色俗子憎,浓馥天风吹。
苔痕浄如染,绿展承霏霏。
故家换骨法,降真合传衣。
大山与小山,骚雅同衿期。
至今百世下,犹有芗林诗。
何心与物竞,有泪无从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空旷的山谷里秋雨绵绵,嫉妒我的庭院中的瑞香。
瑞香的粟粒状花瓣如同美玉般绽开,沉浸在雨水之中却依然繁茂。
就像春天来临,各种花卉竞相开放,感叹着生命的壮丽。
海堂花的泪水沾满枝头,犹如明月照耀下的霜蟾树枝。
听到这里我捂住耳朵,代替瑞香向世人诉说。
它的姿色虽艳却无香气,独自展现美丽的时候。
阳光还未充足,就已经被胡马嘶鸣声惊醒。
害怕凋零的瑞香随着雨水逝去,让人感到悲凉。
鲜艳的颜色独占春天的光华,不需要与其他花比较。
自爱宫样黄的颜色,却不愿在春风里留下痕迹。
木兰固然可以成为朋友,宿莽也可以作为老师。
颜色鲜明使得世俗之人厌恶,浓郁的香气被天风吹散。
苔痕洁净如同画布上的颜料,绿色的舒展承载着轻盈的雨滴。
古老的家园传承着换骨之法,降真香木和合传道。
大山和小山,都是骚雅的亲密伙伴。
直到今天,百代之后,仍然有芗林的诗篇流传。
我的心如何与万物竞争,眼泪却无法挥洒。
去完善
释义
1. "空山":指人迹罕至的山野之地。
2. "雨淫秋":淫,过度;秋天雨水过多。
3. "妬我庭中犀":妒忌我家中的木犀花在雨中盛开。
4. "犀敷粟玉英":粟,小米;玉英,花的别称。形容木犀花洁白如粟玉般的花。
5. "浸渍仍葳蕤":虽被雨水浸泡,但仍然枝叶繁茂。
6. "春方中":春季正当时。
7. "名品嗟淋漓":名品花木在春雨中显得格外清新。
8. "海棠泪":借指海棠花瓣上的水珠,如同泪珠。
9. "霜蟾枝":形容月光明亮如霜,照射在树枝上。
10. "燕脂":古代女子用来化妆的胭脂。
11. "胡马嘶":胡马,北方的马;嘶,马叫。形容骏马在阳光照耀下的嘶鸣声。
12. "雕零":凋谢。
13. "承霏霏":形容绿色的叶片承受着细雨。
14. "故家换骨法":故家,此处指诗人;换骨法,脱胎换骨之法,比喻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技巧。
15. "降真":降真香,一种香料。
16. "合传衣":传衣,佛教术语,意指禅宗衣钵相传。
17. "骚雅":屈原的《离骚》与《诗经·小雅》。这里表示诗人自己的风格追求。
18. "衿期":志同道合的朋友。
19. "芗林诗":芗林,宋朝隐士赵汝愚的别号,以写诗著称。这里表示诗人自己的作品。
20. "何心与物竞":心,思绪;物竞,万物争胜。意为无心去和其他事物竞争。
去完善
赏析
《木犀著雨》这首诗描绘了雨中桂花的美丽与凋零。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桂花在雨中呈现的生机盎然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空山雨淫秋,妬我庭中犀”两句,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景象。在这秋雨绵绵的季节里,桂花绽放出自己独特的美丽,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存在。这种美丽,让诗人产生了嫉妒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桂花之美的赞赏。
接着,诗人通过“有如春方中,名品嗟淋漓。因依海棠泪,著此霜蟾枝”四句,进一步描绘了桂花在雨中的姿态。桂花如同春天的名贵花卉一般,虽然被雨水淋湿,但仍然显得生机勃勃。它们依附在海棠花的枝叶上,犹如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闪烁着月光般的光芒。这种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叹不已。
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在“闻此辄掩耳,代犀前致辞。燕脂怨无香,姿色独媚时。烘晴睡未足,已惊胡马嘶。雕零怕随雨,嫣然成怆凄”这几句中,诗人开始关注桂花的命运。他听到桂花的哭泣,为它们的命运感到哀伤。桂花虽然在雨中展现出迷人的风采,但它们的生命却是短暂的,随着秋雨的结束,它们也将凋谢。这种美丽与哀愁交织的景象,让人深感惆怅。
随后,诗人又以“鲜明擅韶华,不足较等夷。自怜宫样黄,不结春风知。木兰固可友,宿莽亦可师。正色俗子憎,浓馥天风吹。苔痕浄如染,绿展承霏霏。故家换骨法,降真合传衣。大山与小山,骚雅同衿期。至今百世下,犹有芗林诗。何心与物竞,有泪无从挥”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桂花的敬意和感慨。他认为桂花的美丽是不容忽视的,虽然不如其他花卉那样声名显赫,但它们仍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桂花之上,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无奈和哀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犀著雨》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中写道:“雨滴木犀花,如洒黄金屑。老来怕寒霜,少年颇奇绝。”这首诗歌描绘了秋雨中的桂花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变化的感慨。
在北宋时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佛教、道教等宗教活动盛行。释居简作为一位出家僧侣,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生活充满了禅意和对自然的感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雨滴桂花、黄金屑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岁月的感慨。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的气候特点。当时雨水较多,桂花的生长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因此才有“雨滴木犀花,如洒黄金屑”的景象。同时,这也说明当时的生态环境较好,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