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元宵前三日侍老人游双林

标题包含
元宵前三日侍老人游双林
大径山高寺山巅,小径山深寺山趾。 辛夷花开数点雨,艾纳香空半泓水。 新新故故自楼阁,下下高高各窗几。 二三名公诗一束,八十老衲画几纸。 云岑灭没野屋浮,草树离列渡舟檥。 露横断浦月已高,日落平沙风欲起。 直疑着我江湖间,安得伴君岩壑里。 鱼肥尚恨丝莼晚,酒酣苦爱葅笋美。 参寥有句堕杳霭,更上迎晖亭徙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咨夔(1176年-1236年),字舜俞,号平斋,浙江临安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以直言敢谏著称。 洪咨夔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中进士,历任国子正、太常博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径山的高耸寺庙屹立在山顶,小径山的深邃寺庙则坐落在山脚。辛夷花点缀在细雨中盛开,艾纳香漂浮在水面上。新旧交替的建筑屹立不倒,高低错落的窗户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二三名的文人墨客齐聚一堂,讨论着他们的诗篇,年老的僧人也在角落里悠然地挥洒笔墨。 云雾环绕的山峦若隐若现,简陋的茅屋漂浮在其中,草木错落有致,船只停靠在渡口。夜幕降临,露水滴落在岸边,月光洒满大地,夕阳西下,风起时带来一丝寒意。我仿佛置身于这山水之间,渴望能够伴随您在这山谷中畅游。鱼儿肥硕鲜美,品尝时间尚早,酒杯中的佳酿让人陶醉,腌渍的竹笋更让人回味无穷。参寥曾在这片茫茫烟雨中抒发过自己的情感,现在我站在迎晖亭中,满怀感慨地眺望着远方。
去完善
释义
大径山高寺山巅:大径山是指杭州余杭的超山,山上有寺名为“双林”;高寺则指建于山顶的寺庙。 小径山深寺山趾:小径山也是超山附近的一座山,这里用以对比大径山。深寺是指位于小径山脚的双林寺。 艾纳香空半泓水:艾纳香是一种植物,这句描述的是双林寺周围的生态环境。 新新故故自楼阁:这句话描绘了双林寺建筑的特点。新新故故指的是建筑的重建或修复,以形容其古老而又常新的面貌。 云岑灭没野屋浮:云岑比喻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峦,野屋则描述散布在山间的房屋。 露横断浦月已高:这句描写夜晚的景象,露横表示露水凝结在植物上,断浦指分离的水面,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 直疑着我江湖间:直疑着表示疑惑的样子,这一句诗人是在问自己是否真的处于山水之间。 鱼肥尚恨丝莼晚:丝莼是鲈鱼的别称,鱼肥表示鱼丰收的时候,诗人却因鲈鱼未熟而感到遗憾。
去完善
赏析
《元宵前三日侍老人游双林》是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元宵佳节前三日陪同长辈游览双林寺的情景,表达了与名公、老衲共享山水之乐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对大径山和高寺山巅、小径山和深寺山趾的描绘,展现了双林寺周边的山峦景色。接下来,诗人用“辛夷花开数点雨,艾纳香空半泓水”两句来描述春天的景象,既突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流露出对自然环境的眷恋之情。 在诗的下阕中,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双林寺的建筑风格和周围环境。他通过“新新故故自楼阁,下下高高各窗几”两句来形容寺内楼阁错落有致,窗户高低不一的特点。接着,诗人又以“二三名公诗一束,八十老衲画几纸”来说明双林寺的名气和高僧的创作成就。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借助于“云岑灭没野屋浮,草树离列渡舟檥”等诗句,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风光和渔民的生活场景。诗人还以“露横断浦月已高,日落平沙风欲起”两句来表现夜晚降临时的宁静景象。 最后,诗人以“直疑着我江湖间,安得伴君岩壑里”作为结语,表达了对江湖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他还借助于“鱼肥尚恨丝莼晚,酒酣苦爱葅笋美”两句来表达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总之,洪咨夔的这首《元宵前三日侍老人游双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风光、寺庙建筑以及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与名公、老衲共享山水之乐的美好愿望,以及对自然美景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宵前三日侍老人游双林》是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在这一年中,洪咨夔担任秘书郎一职,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档案,同时也参与朝政讨论。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困境。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边境,国内则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洪咨夔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这种现状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出谋划策,改善民生。 在这个背景下,洪咨夔写下了这首《元宵前三日侍老人游双林》。诗中描述了他在元宵节前三日陪伴父亲游览双林寺的情景。通过描绘寺庙的古老、僧侣的虔诚以及周围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国家安危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