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二首
男儿更老气如虹,短鬓何嫌似断蓬。
欲问桃花借颜色,未甘著笑向春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男子汉越老越具有豪情壮志,虽然头发稀疏,但并不妨碍他像顽强的植物一样不断生长。他想要借助桃花的美丽来展现自己的风采,但不愿意在春风中轻易微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冲之:宋朝诗人。
2. 男儿:指男子汉大丈夫。
3. 老气如虹:形容豪壮之气。
4. 短鬓:形容头发稀疏。
5. 何嫌:何必在乎。
6. 断蓬:折断的蓬草,比喻人的落魄境遇。
7. 欲问:想要询问。
8. 桃花借颜色:借用桃花的颜色。
9. 著笑:发出笑声。
去完善
赏析
《春日二首》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两首咏春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自己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态。首句“男儿更老气如虹”,展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壮志凌云的气概,即使年龄增长,也依然保持着豪情壮志。次句“短鬓何嫌似断蓬”,用断蓬来形容自己的短发,形象地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来的两句“欲问桃花借颜色,未甘著笑向春风”,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感,表达出自己不甘于在春风面前献媚,宁愿保持自己的个性与尊严。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坚守信念、特立独行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二首》是宋代诗人晁冲之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代不详。这一时期,晁冲之生活在士人精英阶层的文人墨客圈中,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他后来受到王安石的提拔,担任过地方官员。
在这一历史时期,北宋朝廷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王安石发起的“熙宁变法”。这场变法旨在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防实力。然而,变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矛盾和争议,导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对立。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晁冲之作为一名文人官员,对国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代的关注。在《春日二首》这组诗中,他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