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寿萱堂

标题包含
寿萱堂
萱草生庭阶,慈母居高堂。托此忘其忧,永言跻寿康。人言千岁桃,可以献寿觞。萱草儿女花,岂解凌风霜。宁知孝子心,爱日日为长。小草固无情,我心岂能忘。朝餐芼其荣,夕佩纫其芳。烦忧阮云释,寿考而无疆。伯兮如可续,再赋难老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林,原名邓仕均,1928年生于四川蓬溪县。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邓林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邓家驹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萱草生长在庭院和台阶上,慈爱的母亲居住在高高的殿堂里。依靠这种植物能够忘记忧愁,永远祈愿她健康长寿。人们说千年的桃树,可以用来祝寿。萱草这等普通的花卉,怎么能抵挡严霜寒风呢?又怎知孝顺的子女心意,每天都渴望母亲长寿安康。这些小草虽然并无情义,但我的内心却难以忘怀。早上食用它的花朵,晚上佩戴它的芳香。这样便能解除生活的烦恼,长寿无疆。希望那些美好的祝愿,如同诗篇一般源远流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寿萱堂:古人以萱草代指母亲,寿萱堂意为祝颂母亲的长寿居所。 2. 萱草:又名“宜男草”,象征母爱。 3. 庭阶:庭院的台阶。 4. 慈母:此处指诗人的母亲。 5. 忘其忧:忘记忧愁与烦恼。 6. 跻寿康:祈求健康长寿。 7. 人言千岁桃:指传说中的千年蟠桃。 8. 寿觞:祝寿时所用的酒杯。 9. 儿女花:意指柔弱的鲜花,此处借指萱草。 10. 凌风霜:形容萱草在寒冷的风霜中生长。 11. 宁知:哪知道。 12. 爱日:珍惜每一天。 13. 小草:此处指萱草。 14. 朝餐:早晨食用。 15. 芼:挑选。 16. 夕佩:傍晚佩戴。 17. 纫其芳:用线穿起花朵的香气。 18. 烦忧:烦恼忧虑。 19. 阮云:古地名,位于今中国湖南省长沙市。 20. 释:消除。 21. 寿考:长寿。 22. 无疆:没有界限。 23. 伯兮:孔子的弟子曾参的字。 24. 难老章:指难以表达的祝寿之意。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孝敬母亲的诗歌。诗人以萱草为主题,表达对母亲的尊敬和关爱之情。诗中,“萱草生庭阶,慈母居高堂”描绘了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托此忘其忧,永言跻寿康”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孝顺让母亲生活得健康快乐的愿望。随后,诗人用“人言千岁桃,可以献寿觞”与“萱草儿女花,岂解凌风霜”的对比,表达了对母亲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以及自己对尽孝的坚定态度。 接下来的“宁知孝子心,爱日日为长”和“小草固无情,我心岂能忘”表明了诗人将始终铭记孝心,努力让母亲生活愉快。“朝餐芼其荣,夕佩纫其芳”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用心照料萱草的过程,暗喻他对母亲的悉心照顾。最后,通过“烦忧阮云释,寿考而无疆”以及“伯兮如可续,再赋难老章”表达出诗人祝愿母亲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浓厚的亲情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寿萱堂》是明代诗人邓林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时期,大约在14世纪至17世纪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晚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个人生活方面,邓林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家族在当时的文坛享有盛誉,这使得他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命运多舛,邓林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考取功名。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感慨,也促使他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社会背景方面,明朝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政治上,宦官权力逐渐加强,官僚腐败严重;经济上,虽然农业和手工业有所发展,但贫富差距仍然较大;文化上,儒家思想逐渐僵化,新兴的思想观念开始出现。这些时代背景都为邓林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