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兴十六首 其十三
落叶何足叹,岁暮皆枯枝。白发不可摘,我老谁不知。荣瘁乃常理,日月潜推移。庄生强欲下,祗能解人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落叶何必感叹,一到岁末都是枯枝。白发自然生长,没有人能阻止它的出现。人们都知道我已经老去。人生的起起落落不过是自然的规律,岁月在不知不觉间流逝。就像庄子所说的那样,即使想强行改变命运,也仅能暂时令人宽慰。
去完善
释义
1. 落叶何足叹:"何足叹"即“不值得感叹”,这句表示对落叶这一现象并不值得过于感慨。
2. 岁暮皆枯枝:"岁暮"指的是年末,这句描述了到了年末时,树木的叶子都掉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
3. 白发不可摘,我老谁不知:这句表达了自己已步入老年,白头发多了起来,这是谁都看得出来的事实。
4. 荣瘁乃常理,日月潜推移:"荣瘁"表示荣华与困苦,"日月"指时间。这句表达了荣华与困苦都是生活的常态,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5. 庄生强欲下,祗能解人颐:"庄生"指庄子,"祗能解人颐"意为只能让人理解他的用意。这两句寓意庄子试图通过寓言和比喻向人们传达道理,但往往难以被大众真正理解和领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感悟。诗中通过描绘落叶、白发等形象,表现出了生命的老去和不可避免的凋谢。同时,诗人指出这一切都是生命的常态,犹如日月的交替,不必过于感慨。尽管如此,诗人仍然试图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就像庄子所教导的那样,以豁达的心态看待生活。这首诗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兴十六首 其十三》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沈辽的一首作品。沈辽(1032年-1088年),字睿达,号云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生活在北宋中叶,一个文治武功都有所建树的时代。
在沈辽的一生中,他在文学、书法和政治方面都有着广泛的涉猎和成就。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但在政治上并未有太大的作为。他的诗才横溢,尤其擅长于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诗正是他对自然景色的深情赞美。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中期,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进行创作,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人格的崇尚。
在这首诗中,沈辽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他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巧妙地运用了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