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泛吴松江

标题包含
泛吴松江
苇篷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鹚和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山东巨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王禹偁进士及第,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芦苇稀疏的篷顶遮挡不住夕阳,半天独自低吟仍不过江。只有白鹭与我心志相投,时不时翘起脚对着船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泛吴松江:泛舟于吴松江上。泛,乘船游览。吴松江,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一条河流。 2. 苇篷:用芦苇制成的船篷。 3. 疏薄:稀疏而薄弱。 4. 斜阳:夕阳。 5. 半日:半天。 6. 孤吟:独自吟咏。 7. 江:指吴松江。 8. 鹭鹚:水鸟名,又名“白鹭”。
去完善
赏析
《泛吴松江》是一首描绘江上泛舟情景的诗。诗人王禹偁以抒情的笔触,展现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卷。在诗中,他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拟人手法,巧妙地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首先,“苇篷疏薄漏斜阳”一句,描述了诗人乘坐的船只正穿过一片稀疏的芦苇丛。通过“疏薄”、“漏斜阳”等词语,传达了夕阳时分阳光透过芦苇的柔和光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着,“半日孤吟未过江”道出了诗人独自吟咏的时间已接近半天,但仍未渡过江面的情景。这既表达了诗人对江面浩渺的感受,又流露出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超脱心境。 而后,“唯有鹭鹚和我意”传达出诗人与江畔栖息的白鹭之间的情感共鸣。白鹭“时时翘足对船窗”的举动,既是它在观察诗人,也是对诗人情感的呼应。这种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人与动物的情感相融,营造了一种诗意盎然的画面。 全诗借景抒情,通过对夕阳、芦苇、白鹭等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歌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江南水乡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泛吴松江》是宋朝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996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国家相对安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禹偁正担任苏州知州。他身处江南水乡,经常乘船游历于吴松江上,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因此,他创作了这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宋朝的文学创作风格主要以豪放、雄浑为主,而王禹偁则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自然的热爱,创作出了一系列清新淡雅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并不受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