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忧愁地坐在灯光前,手托脸颊,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给远方的亲人听,却怎么也说不完。
去完善
释义
拥髻:用手托腮;离人话:指与离别的亲人之间的谈话。
去完善
赏析
上片描绘了一幅旅途中孤独寂寞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衬托作者内心的惆怅。"过尽遥山如画"一句既展现了沿途美丽的风光,又暗示了旅程的漫长与艰辛。“短衣匹马”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单的形象。接下来,“萧萧落木不胜秋”,用秋天特有的景象——枯黄的树叶被风吹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莫回首、斜阳下”则是告诫自己不要再去留恋过去,因为那只会让心情更加沉重。
下片转向情感层面的抒发。“别是柔肠萦挂”直接点明了主题——深深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人的牵挂。直到最后一句“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将所有情绪推向高潮。这里通过具体的动作(拥髻)和情境设定(灯前),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表达达到了极致。整首词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纳兰性德擅长捕捉细微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动人诗句的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正值纳兰性德随驾出巡之际。彼时的纳兰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为情所困。词中描绘的是他独自策马远行的羁旅之思,抒发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每一次离别都可能是永诀,这使得词人格外珍视与爱人相聚的时光。短衣匹马的孤独身影,映衬出内心深处无法排遣的愁绪,而斜阳下的落木更增添了离别的惆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