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新城院

标题包含
过新城院
昔读旴川集,尝闻泰伯贤。 新城文刻在,往事野僧传。 气格终惊俗,光芒合贯天。 田翁不知价,只得十千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商英(950年-1027年),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是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 张商英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色,曾任监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从前阅读旴川集,曾听说泰伯的高尚品德。 新城的文章被刻印流传,他的故事由山野僧侣传承下来。 他的气概和品格终究让人惊叹,就像天上的光芒一样耀眼。 然而农田里的老农并不知道他的价值,只给他十千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过新城院:指的是经过泰伯庙所在的新城院。 2. 张商英:北宋时期著名文人。 3. 旴川集:指泰伯庙内的石刻,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因为让位给三弟季历而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贤人。 4. 新城:古代地名,即泰伯庙所在的地点。 5. 田翁:指普通百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阅读《旴川集》时,了解到泰伯的圣贤事迹,而新城院的碑文记载了这段往事,使得乡野僧人得以传承。诗中赞美了泰伯的气概和光辉,令人惊叹于他的超凡脱俗,最后一句则讽刺了不识泰伯价值的田翁,只把泰伯的价值当作普通的十千钱来衡量。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泰伯的敬仰以及对无知者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新城院》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人张商英的作品。这首诗歌作于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左右,此时的张商英年仅38岁,正担任新城县尉一职。熙宁年间,正值宋神宗在位时期,这位年轻的皇帝锐意改革,启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企图振兴国家经济,消除积贫积弱的局面。然而,这场变法却引起了朝野间的激烈争议,导致了不少人事纷争。 在张商英任职新城县尉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变法带来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民间困苦的忧虑和对朝廷政治的担忧。在诗中,张商英以精炼的文字描绘了新城院的荒凉景象,以及百姓在变法中的艰难处境。通过这些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代变革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