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二首 其一
瓶盂古涧冷相依,云淡山寒月色微。
眼底宾朋聊自足,屋头猿鸟恰忘机。
山园茶笋疎疎有,世路人情渐渐稀。
不记化权前后际,卷帘移榻看斜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瓶子和水碗在古老的山谷中相互依存,月光微弱,云层稀疏,群山显得寒冷。在眼前的朋友们满足了我的交谈需求,而山中的鸟儿和猴子们似乎忘却了尘世纷扰。在山园里,竹笋疏落地生长着,人世间的纷繁也渐渐消退。我不关心权力变化的前因后果,只是放下窗帘,挪动床铺,欣赏那倾斜的阳光。
去完善
释义
1. 瓶盂古涧:指古代的涧水,即山间的小溪。
2. 云淡山寒:形容山中天气晴朗,但温度较低。
3. 月色微:月光微弱,可能因为云层遮挡或月亮初升。
4. 眼底宾朋:指的是诗人的朋友,这里用“眼底”表示近在眼前。
5. 聊自足:稍微感到满足。
6. 屋头猿鸟:指在山间居住的诗人与动物为伴。
7. 恰忘机:恰好忘却了尘世纷扰,心境宁静。
8. 山园茶笋:指山中茶园出产的茶和竹笋。
9. 疎疎有:稀疏地生长着。
10. 世路人情:世俗的人际关系。
11. 渐渐稀:逐渐疏远。
12. 不记化权前后际:不关心世事的变化和权力更迭。
13. 卷帘移榻:卷起窗帘,移动床铺,表示在阳光下活动。
14. 斜晖:傍晚时分太阳的余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山间生活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亲近、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诗中“瓶盂古涧冷相依”描绘了山泉水的清凉,以及诗人与自然景色的紧密联系;“云淡山寒月色微”则描绘了山间的夜景,月光柔和,与远处淡薄的云彩和寒冷的山风形成对比,凸显了山中的宁静与寂寥。
接下来的“眼底宾朋聊自足,屋头猿鸟恰忘机”,通过山中人与动物间的互动,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诗人以“宾朋”来比喻身边的动物朋友,表达了人类与大自然间亲密无间的情感联系。
后半部分“山园茶笋疎疎有,世路人情渐渐稀”,诗人通过对山园景象的描述,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山林生活中的闲适与宁静。尽管人间世事繁杂,但在这山谷之中,自然的美景与恬静的生活使得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最后两句“不记化权前后际,卷帘移榻看斜晖”则表达了诗人忘却世俗纷扰,沉浸在山林美景之中的愉悦心情。整首诗虽然篇幅简短,却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令人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二首 其一》是唐代诗人释坚璧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德宗时期(780-805年)。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景色和隐士的生活态度。
在唐代,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和僧侣都选择在山中修行,以求心灵的平静和解脱。释坚璧作为一位僧人,也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许多文人选择了隐居生活,以求远离世俗纷扰,实现自我价值。释坚璧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山居二首 其一》这首诗是在唐德宗时期创作的,此时的释坚璧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选择了在山上修行,远离世俗纷争,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这些都可以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