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

标题包含
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
萧条秋雨地,独院阻同群。一夜惊为客,多年不见君。 边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能,字大拙,唐朝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公元805-859年)。 薛能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吏任上表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凄凉的秋雨洒落在冷清的土地上,独居在一隅的小院阻挡了与同伴们的相聚。 突然惊醒以为自己在陌生的住所度过了一夜,多年的时光未见的朋友啊。 心中萌生出离别的愁绪就像那落日的余晖,对家乡的思念羡慕那悠然飘回的云朵。 更令人愁绪涌上心头的是在这漫漫思亲的夜晚,我听闻杜鹃鸟哀切的啼鸣如同孤独的灯火映照着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麟中:即麟游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 2. 寄蒲中友人:指写给居住在蒲中的朋友。蒲中,即今山西永济市一带。 3. 萧条:寂寞冷落的样子。 4. 秋雨地:这里指秋雨中的麟游县。 5. 独院:孤独的小院子。 6. 同群:指同住在一起的人。 7. 一夜:突然之间。 8. 为客:成为客人。 9. 边心:思乡之情。 10. 落日:夕阳。 11. 乡思:思念家乡的心情。 12. 归云:回归的云彩,寓意远离家乡回到故乡。 13. 相思处:指怀念朋友的地方。 14. 子规:杜鹃鸟,鸣声悲切,有离别之寓意。 15. 灯下:指在灯火下,表示夜深人静之时。
去完善
赏析
《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客居异地、思念故友的心情。薛能以秋雨中的萧条景象为背景,描绘了独居异乡的孤独感和与多年未见的朋友之间的深切怀念。诗人用“一夜惊为客”和“多年不见君”表达了对突然成为异乡客的惶恐和对故人无法相见的感慨。同时,诗中的“边心生落日”和“乡思羡归云”则表达了诗人面对遥远边境时的心生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通过“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传达出在这种忧思和怀想之中,唯有听到杜鹃鸟的啼叫声,才能稍稍缓解内心的愁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是晚唐诗人薛能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晚唐时期,也就是公元9世纪初期。这一时期的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国力逐渐衰弱。 薛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生活经历充满了曲折。他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但因与上司不和而被免职。在这首诗中,薛能表达了他在麟中游历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故乡、亲友的思念。薛能的这首诗正是这样一首作品。他在麟中游历期间,对蒲中友人的深切思念,使他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