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即席献裴中丞
早年天上见清尘,今日楼中醉一春。暂肯剖符临水石,
好是仙家羽衣使,欲教垂涕问何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很久以前天空显得清新明净,今天在楼阁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春日。偶尔同意在山水间留连片刻,感觉就像仙人降临人间,让人不禁想问:究竟是谁带来了如此美妙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山阳:古县名,今属江苏淮安。
2. 中丞:唐代时期御史大夫的别称。
3. 清尘:指清廉的风气,这里指裴中丞的品质。
4. 楼中:指宴席之地。
5. 剖符:古代授予官员的信物。这里指裴中丞被任命为山阳县令。
6. 水石:水流与山石,借指山阳的风景。
7. 仙家:神仙,此处喻指山阳优美的环境。
8. 羽衣使:穿羽毛衣服的人,指仙女。
9. 垂涕:流泪,表示悲痛或思念之情。
10. 何人:谁,此处询问山阳百姓的希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描绘友情和美景的抒情诗。首联“早年天上见清尘,今日楼中醉一春”,诗人以天上的仙人喻友人裴中丞,表达出二人友谊的深厚以及长久,同时用“醉一春”暗示友情的甜蜜与美好。颔联“暂肯剖符临水石,好是仙家羽衣使”则表达了对裴中丞短暂来临的喜悦和对他的赞美,暗含了对裴中丞超凡能力的认可。而颈联“欲教垂涕问何人”,诗人则以“垂涕问何人”来表达自己对他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热切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阳即席献裴中丞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大致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这一时期正是赵嘏的游历阶段,他四处漫游,结交名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这个时期的诗人赵嘏,虽才华横溢,却并未受到朝廷的重用,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成功。这使他心情低落,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反而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文学创作,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这首诗中,赵嘏通过对山阳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裴中丞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官场失意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诗歌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秦楼月”、“古别离”等作品。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唐朝在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嘏的诗歌以深沉的感情和优美的文字,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