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安陆王工部郡圃早春
郧波翻縠抱城流,梦比春风第一州。
槁质枉陪温树密,胜襟还负岘亭游。
风英百种纷如绣,溪羽千声巧命俦。
遥识使臣兴感地,浮云长映最高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郧城的波涛拥着丝绸般的城市流淌,梦想就如同春风中的第一座城。尽管我这粗糙的身躯无法靠近温暖的树荫,但我的心却能感受到那岘亭的美好风景。风中的花朵如同刺绣一般绚丽多彩,溪流中的鸟叫声仿佛在互相嬉戏。从这里就能远远地看到出使大臣们感叹的地方,而那片浮云一直在高楼之上。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指依照别人诗作的韵脚和内容作诗。
2. 安陆:在今湖北省孝感市。
3. 王工部:当指唐朝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这里用来借指一位姓王的工部官员。
4. 郡圃:指地方官署的花园。
5. 郧波:指长江上游一带的水域。
6. 翻縠:形容水面波纹美丽,像织物的皱纹一样。
7. 抱城流:指水流环绕城市流淌。
8. 梦比春风:用春风比喻美好景象。
9. 第一州:对美好的环境的赞誉。
10. 槁质:枯瘦的身躯,这里是诗人自谦之词。
11. 温树密:借喻宾客众多。
12. 胜襟:指胸怀宽广,志趣高远的人。
13. 岘亭:泛指山中的亭子。
14. 风英:花的别称。
15. 溪羽:指水鸟。
16. 巧命俦:巧妙地安排生活伙伴。
17. 使臣:本指皇帝派遣出使的臣子,这里可能指的是当时的知州或者地方官员。
18. 浮云:形容世事变化不定。
19. 最高楼:指最高大的建筑物,这里可能指郡圃内的阁楼或者亭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初至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身处美好景致中的愉悦之情。首联以江水比喻春天的到来,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颔联通过对比自己和友人的心境,突显了各自的情感体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繁盛景象,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声音悦耳动听;尾联则借助于远方的使者,表达了对春天的无限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和安陆王工部郡圃早春》是北宋著名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40年左右,正值北宋仁宗时期。在这一年份里,宋庠担任着安陆(今湖北钟祥)的知州一职,负责当地政务。他在此任职期间,与当地官员文人交往密切,共同探讨文学创作。
与此同时,北宋仁宗时期正处于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阶段,诗词歌赋等文学创作成为社会主流,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在这种背景下,宋庠深感春天的美好,于是创作了这首描绘早春景象的诗歌,以抒发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中,宋庠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宋庠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以及他对美的独特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