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 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尤其是那些楚国的宫殿早已湮没无存,如今只有船夫们指着遗迹讲述故事,令人至今仍然心生疑惑。
去完善
释义
楚宫:楚国的宫殿;泯灭:消失殆尽;舟人:船夫;疑:疑惑不解。
去完善
赏析
全诗通过对宋玉及其相关古迹的咏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索。开篇两句点明主题,借宋玉的悲秋情怀引发共鸣,并将其视为精神导师。接着通过“怅望千秋”一句,将个人情感融入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凸显出超越时空的孤独感。“江山故宅”二句则进一步从具体景物入手,探讨文学与现实、梦想与真实之间的关系。最后两句收束全篇,以楚宫的毁灭暗示一切繁华终将归于虚无,而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却始终充满疑问。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先贤的缅怀,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时年五十七岁,漂泊于荆楚大地。此时的诗人历经安史之乱,国破家亡的伤痛与个人颠沛流离的遭遇交织在一起,使他倍感沧桑。途经宋玉故宅,触景生情,深感自己与这位千年前的文学大家有着相似的境遇。宋玉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杜甫亦是如此。在萧瑟秋风中,诗人凭吊先贤,感慨时代变迁,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惆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