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僧绍明

标题包含
赠僧绍明
西方清净路,此路出何门。见说师知处,从来佛不言。 今生多病恼,自晓至黄昏。唯寐方无事,那堪梦亦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合(777年-843年),字大凝,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 姚合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以卖药为生。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歌创作。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宁静的西行道路,这道路通往何处。听说师傅知道答案,但佛祖从不言语。如今生活中总是病痛烦恼,从早晨到黄昏都无法安宁。只有在睡眠中才能找到平静,但梦境中的喧嚣又让人难以忍受。
去完善
释义
1. 西方:佛教中的西天,指西方极乐世界。 2. 清净路:即通往西方极乐世界之路,寓意摆脱烦恼、获得解脱的道路。 3. 此路出何门:问此路从哪里开始,意味着寻求解脱之道应从何处着手。 4. 见说:听说,这里表示别人告诉作者的信息。 5. 师知处:指僧人知道如何修行成佛的地方。 6. 从来佛不言:意指佛虽然不语,但修行者应该通过内心的感悟去理解佛法。 7. 多病恼:身体经常生病或感到痛苦。 8. 自晓至黄昏:表示自己从早到晚都饱受病痛困扰。 9. 唯寐方无事:只有在睡眠中才能暂时没有病痛的困扰。 10. 那堪:难以忍受。 11. 梦亦喧:即使在梦境中也无法安宁,喻指病痛始终伴随着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赠僧绍明》这首诗歌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挚友谊和对禅意的感悟。诗人在诗歌中提及了西方清净路,意在表达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境界,引申为达到内心宁静的过程。同时,诗人也描述了自己的疾病困扰,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和惆怅。然而,在梦中依然不能避免喧嚣,暗示着尘世纷繁难以摆脱的困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姚合的《赠僧绍明》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在创作这首诗时,姚合正处于其人生的低谷期,他在仕途上并不如意,屡遭排挤。然而,正是这样的困境让他更加珍视友情的陪伴与支持。他与绍明法师相交甚厚,相互间彼此关爱、相互鼓励。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重视佛、道信仰,许多文人墨客都纷纷礼佛问道,以寻求心灵的慰藉。而绍明法师作为一位得道高僧,深得姚合敬仰和尊重。因此,姚合在诗中将绍明视为知己,希望与他共度风雨人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