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
圣朝同舜日,作相有夔龙。
理化知无外,烝黎尽可封。
燮和皆达识,出入并登庸。
武骑增余勇,儒冠贵所从。
赠诗全六义,出镇越千峰。
连日陈天乐,芳筵叠酒钟。
乌台情已洽,凤阁分弥浓。
栈转旌摇水,崖高马蹋松。
恩深施远俗,化美见前踪。
江晓流巴字,山晴耸剑峰。
双油拥上宰,四海羡临邛。
先路声华远,离京诏旨重。
岁除今向尽,春色即相逢。
嫩叶抽頳蘂,新苔长翠茸。
冰销鱼潎潎,林煖鸟噰噰。
泉落闻难尽,花开看不供。
青城方眷恋,黄阁竟从容。
计日归台席,还听长乐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圣明的朝代里,如同舜日的辉煌,选拔贤能如同选择如夔龙般的良材。理化学问懂得广泛无遗,广大百姓都受到感化。和谐社会需通达事理,进退有度。战士勇气倍增,读书人更受敬重。相互赠送的诗篇皆传承了六种诗义的精华,地域间的官吏联系密切。连续几日演奏美妙音乐,丰盛的酒宴井然有序。友情亲善融洽,共同分享美好时光。栈道转向,旗帜飘摇在水面,陡峭的山路让马儿踏过青松。深厚的恩情传播四方,化育的美好见证了历史轨迹。江边的清晨流水波光粼粼,山峰间晴天更显气势磅礴。政坛上的两位宰辅备受尊敬,四海之内无不艳羡。离开了京城,诏书仍对使命寄托着重望。年底将至,新春气象便欣欣向荣。嫩芽抽出红色的花蕊,新苔茁壮成长绿意盎然。冰雪消融,鱼儿欢跃;林中温暖,鸟儿歌声悦耳。泉水叮咚,鸟鸣阵阵,聆听不尽大自然的美妙交响。山水相依,依依惜别。等待着回到朝堂的那一天,再聆听那响彻云霄的长乐钟声。
去完善
释义
【词语注释】:
1. 舜日:指舜在位时的美好时光。这里用来赞美朝廷的清明。
2. 夔龙:指舜的两个贤臣夔和龙。这里用来赞美李相的地位和才能。
3. 理化:指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4. 无外:无所不包,指全面。
5. 烝黎:百姓。
6. 封:疆域。
7. 燮和:调和阴阳,指治理国家。
8. 达识:有见识。
9. 登庸:选拔人才。
10. 武骑:武官。
11. 儒冠:儒生。
12. 六义:指诗歌创作的六种基本手法,即风、雅、颂、赋、比、兴。
13. 出镇:出任地方长官。
14. 乌台:御史台的别称。
15. 凤阁:皇宫中的楼阁,这里指朝廷。
16. 栈转:指道路蜿蜒曲折。
17. 旌摇:指旌旗随风飘扬。
18. 崖高:指山峰陡峭。
19. 旆拥:指官员云集。
20. 上宰:古代对宰相的尊称。
21. 临邛:四川省邛崃市,这里指西蜀相公的任职之地。
22. 先路:指前程。
23. 声华:名声。
24. 离京:离开京城。
25. 诏旨:皇帝的命令。
26. 岁除:一年的最后一天。
27. 春色:春天的景色。
28. 頳蘂:红色的花蕊。
29. 翠茸:绿色的草芽。
30. 冰销:冰融化。
31. 鱼潎潎:鱼在水中游动。
32. 林煖:树林温暖。
33. 噰噰:鸟叫声。
34. 泉落:泉水流出。
35. 青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
36. 黄阁:宰相府。
37. 计日:计算日期。
38. 台席:朝廷。
39. 长乐钟:指宫廷中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送别友人赴任西蜀的诗。诗人通过描述圣朝的美好、友人的才干和品质,以及美好的景致来表达对于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他在新职地的期许。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情感充沛且意境优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是唐代诗人姚合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
在这时期,唐朝已经过了盛世的顶峰,逐渐走向衰落。然而,文坛上依然人才辈出,政治舞台上也有一番激斗。姚合经历了两次科举落榜,第三次才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刑部郎中等职务。这首诗歌正是他在官场生涯中所创作的。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藩镇割据,中央政权日渐衰弱,内外矛盾重重。姚合作为一个官员,对此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他以诗为武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