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坐佛床,斫佛脚,不敬东家孔夫子,却向他乡习礼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坐在佛像的座位上,砍掉佛的脚,不尊重东方的孔子,反而向别的地方学习礼仪和音乐。
去完善
释义
1. 偈:梵语"偈佗"的简称,即佛经中的唱颂词。
2. 释道颜:法号道颜,唐朝时天台宗的一位僧侣。
3. 坐佛床:指僧人在佛像前打坐修行。
4. 斫佛脚:指砍掉佛像的脚部,这里的“斫”是砍的意思。
5. 不敬东家孔夫子:这里指佛教不崇尚儒家思想,孔夫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尊称。
6. 他乡:指佛教发源地印度。
7. 习礼乐:学习礼仪和音乐,这里指印度的文化和艺术。
去完善
赏析
《偈》释道颜这首小诗,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先诗人以“坐佛床,斫佛脚”开头,表现出一种对佛家的调侃与讽刺。接着又说“不敬东家孔夫子,却向他乡习礼乐”,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态度。全诗充满了嘲讽和戏谑,寓含着对佛教、儒教两种不同文化的批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是唐代高僧释道颜所创作的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55年至845年之间,即唐玄宗至唐武宗时期。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众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禅宗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和僧侣开始关注内心世界的解脱,寻求精神层面的慰藉。
释道颜作为唐代著名的高僧,他在修行过程中曾受到禅宗六祖慧能的影响,主张顿悟说。在人生际遇方面,释道颜早年曾在家乡读书,后出家为僧,游历四方,访师问道。他曾在洛阳白马寺、五台山等地传法布道,弘扬禅宗思想。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个时期正是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中期,社会矛盾尖锐,民生疾苦。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释道颜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