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

标题包含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
老子世北客,家本住吴头。登临聊复尔耳,佳节懒为酬。刚被西风断送,又为黄花牵帅,草创作斯游。目力眇无际,更上一层楼。 对长江,流不尽,古今愁。凭栏正拟一笑,襟抱怯于秋。高处令人心悸,放旷舒怀何暇,好趁醒时休。留取江湖量,归去醉中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晚年自号乐庵,祖籍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官至左丞相。 李曾伯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子是北方的外来者,家乡原本在吴地。登上高处聊以慰藉自己,佳节里懒得应酬。刚刚被西风吹散,又被菊花牵动情怀,即兴创作出这次游览。目光所及无边无际,再上一层楼更显得开阔。 对着长江,流淌不尽的是古今的忧愁。倚着栏杆正打算开怀大笑,却因胸怀畏惧而作罢。高处让人心中不安,尽情奔放的情绪无暇顾及,正好趁着清醒时休息。留下这片江湖,回到故乡喝个痛快。
去完善
释义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注释: 1. 老子世北客:老子即作者自指。北客,北方的人。 2. 家本住吴头:吴头,吴地的边界。 3. 登临聊复尔耳:登临,登山临水。尔耳,如此而已。 4. 佳节懒为酬:懒为酬,懒得参与庆祝佳节的活动。 5. 刚被西风断送:被西风带来秋天的信息。 6. 又为黄花牵帅:黄花,菊花。牵帅,引导,带领。 7. 草创作斯游:草创,即兴创作。斯游,这次出游。 8. 目力眇无际:眇,通“渺”,遥远。 9. 对长江,流不尽,古今愁:长江,长江河。古今愁,古往今来的忧愁。 10. 凭栏正拟一笑:凭栏,依靠栏杆。正拟,正要。 11. 襟抱怯于秋:襟抱,胸怀。怯于秋,害怕秋天的到来。 12. 高处令人心悸:令人感到心惊胆战。 13. 放旷舒怀何暇:放旷,尽情地抒发情怀。何暇,无暇顾及。 14. 好趁醒时休:趁清醒的时候停止这种心境。 15. 留取江湖量:留取,保留。江湖量,江河湖海般的宽广胸怀。 16. 归去醉中州:归去,回去。醉中州,沉醉在酒中的世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充满了深沉的哀愁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句“老子世北客,家本住吴头”,作者以“老子”自称,显示其淡定、超脱的态度,同时强调自己远离家乡,寄寓异地,充满了漂泊之感。随后“登临聊复尔耳,佳节懒为酬”,表现出作者疏懒的心情和无意与人争胜的心态。 “刚被西风断送,又为黄花牵帅,草创作斯游。”这里,西风与黄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作者在游赏之中,感叹时光的无情。而“目力眇无际,更上一层楼”则展现了作者豪放的性格,尽管前路茫茫,但仍愿追求更高的境界。 下片首句“对长江,流不尽,古今愁”描绘了长江的浩渺,以及古往今来无尽忧愁的意象,显示了历史的沉重。紧接着“凭栏正拟一笑,襟抱怯于秋”表现了作者面对世事无常,欲笑还悲的心情。 “高处令人心悸,放旷舒怀何暇,好趁醒时休。”表达出登高望远的豪情,但同时,高处也让人感受到心有余悸的压力,作者在清醒之时,不愿过于放纵情绪,而选择了适时的收敛。 最后“留取江湖量,归去醉中州”,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渴望能够回到家乡,沉醉在江河湖海之间,忘掉烦恼,寻得心灵的慰藉。整首词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曾伯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时创作的词作。此词写于宋理宗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的重阳节,即丁亥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与蒙古对峙,边境局势紧张。而李曾伯以宝章阁直学士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负责西南边防事务。他在任期间积极备战,改革军务,增强国防力量,保证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丁亥年间,正值南宋中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李曾伯虽身居高位,但始终关注国事,关心百姓疾苦。在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内外交困,内忧外患严重。为了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他以雄浑的笔力,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