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夏安居日过实上人东轩时新竹浴雨因作句歌之

标题包含
夏安居日过实上人东轩时新竹浴雨因作句歌之
箨龙出丛林,脱锦露新绿。 昂藏引头角,密密均节目。 娟然尘外姿,云雾腻寒玉。 翠满东窗阴,心眼扫恶俗。 虚静颇道情,清癯见风骨。 惠我不老春,为谁无弦曲。 葛陂蛰时事,第恐雷雨促。 不能留高闲,双碧淡相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竹笋从丛林中探出头来,脱去壳皮的瞬间露出鲜嫩的绿色。它高昂着头角,节与目紧密排列在竹叶上。它的美仿佛脱离尘世,云雾飘渺缠绕着翠绿的竹笋,像寒冬中的碧玉般滋润饱满。窗户对面的竹子郁郁葱葱,满眼绿色扫去了内心对世俗的厌恶。 笋的形象,虚静而又含深意,清秀而有风骨。它不仅给我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还似乎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让人想起葛陂龙的传说,只是担心暴风雨会加速其生长。来不及留住这份高洁的闲适,只能看着两片翠绿渐渐远离。
去完善
释义
1. 箨龙:竹笋的别称。这里指新发芽的新竹。 2. 脱锦:脱掉棉花的意思,这里指竹笋脱壳而出。 3. 昂藏:气势昂扬,这里指竹子挺拔的姿态。 4. 节目:竹子的枝杈部分。 5. 娟然:美好的样子。 6. 腻寒玉:形容云雾在竹林间缭绕,像寒冰一样细腻。 7. 扫恶俗:扫除一切不好的事物,这里指欣赏竹景让人心胸开阔。 8. 虚静:空虚寂静,这里指僧人修行的境界。 9. 葛陂:古代传说中的沼泽地。 10. 高闲:隐逸生活,这里指竹子高洁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正觉的《夏安居日过实上人东轩时新竹浴雨因作句歌之》。首先诗人以“箨龙出丛林”比喻新竹从丛林中生长出来,像神龙一样脱去旧壳,焕发出新的生机。接下来诗人的笔触描绘了新竹的形状和细节:“昂藏引头角,密密均节目”写出了竹子笔直向上生长的形态,以及它的枝节分明。接下来的“娟然尘外姿,云雾腻寒玉”以云雾中的寒玉来形容新竹的姿态,突出了其脱俗的美感。在“翠满东窗阴,心眼扫恶俗”一句中,诗人则以竹子的绿色遮挡住窗户,使心中杂念消除,表现了竹子的洁净与高雅。 之后,诗人将视角转向了实上人:“虚静颇道情,清癯见风骨”赞美他的人格与风范,体现了他心灵的清静和对道的领悟。接下来的“惠我不老春,为谁无弦曲”表示实上人给予作者的智慧就如同春天的阳光,然而这种智慧并非用言语可以表述出来的。最后诗人表达了他对新竹命运的担忧:“葛陂蛰时事,第恐雷雨促”担心新竹的命运如同葛陂龙一般被雷雨催促而早夭。虽然如此,诗人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认为他们之间的相知相守,已经是最好的礼物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夏安居日过实上人东轩时新竹浴雨因作句歌之》是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正觉所创作的。释正觉,号虚静居士,俗姓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志见长,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正觉正处于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由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佛教信仰,使得他对人生的看法较为超脱,这也体现在了他的诗歌作品中。 在这段时间里,释正觉经历了许多人生际遇,包括游历名山大川、结交文人墨客等。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也开阔了他的视野,为他创作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对他产生了影响。南宋末年,金兵南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正觉的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