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云庵戒师
钟山好住苦弗住,驮岭难居真欲居。
出地入天须任我,来今去古不关渠。
万由旬上起肤寸,一刹那间弥太虚。
识得鬘华云体段,妙高高处坐如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钟山地区虽然美好但很难长期居住,而驮岭虽然艰难却让人想要安居。从地上到天上一切由我来决定,古今之事与我无关。在一瞬间能到达万里之外,覆盖整个太空。理解这朵花的光环和它的存在方式,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静静地坐着,体会至高无上的境界。
去完善
释义
1. 钟山:又称为紫金山,位于南京市东北郊。
2. 驮岭:可能是指安徽滁州的涂山,这里传说是大禹娶妻的地方。
3. 由旬:印度的长度单位,约为十五公里或十四英里。
4. 肤寸:形容面积很小,一点点。
5. 一刹那:即心念运转一瞬间的时间。
6. 太虚:广阔的天空。
7. 鬘华:梵语,意为天花、花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宝云庵戒师》以生动的笔触和宏大的视野描绘了钟山宝云庵的瑰丽景象及戒师的风采。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宝云庵作为佛教修行之地的神秘与庄严,以及戒师超脱尘世、无牵无挂的境界。此外,诗人还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佛教教义的深远内涵,以及戒师心灵修行的精湛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宝云庵戒师》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朝政腐败,国力日衰。面对金兵的不断侵扰,南宋政权试图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但成效甚微。另一方面,南宋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一定的繁荣。
诗人洪咨夔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曾担任地方官职,但因不愿趋炎附势而被贬谪。他一生追求正义,关注民生,对现实有深刻的洞察。在嘉定年间,洪咨夔游历了浙江、福建等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宝云庵遇到了戒师,写下了这首《宝云庵戒师》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戒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他在诗中赞美戒师的品格高尚,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这种思想与他在当时社会中的遭遇密切相关,使他更加向往清静无为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