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言怀
事事朝朝委一尊,自知无复解趋奔。
试期交后犹为客,公道开时敢说冤。
穷巷住来经积雨,故山归去见荒村。
举头尽到断肠处,何必秋风江上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切事物都交付给一个人负责,我明白自己不再需要去迎合奔走。尽管考试临近,仍然要像个过客一样,在公正大道开放的时候,可以大胆说出心中的委屈。在贫困的巷子里居住,经历了连绵的雨季,回到故乡的山里,看见那荒芜的小村庄。抬头仰望,到处都是让人断肠的地方,又何必因为秋风的吹拂和江上的猿猴而哀愁呢?
去完善
释义
《关中言怀》是唐朝诗人黄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该诗的词句注释:
1. 关中:这里指陕西省中部地区,以长安(今西安)为中心的地理概念。
2. 事事朝朝委一尊:谓每日都关注国家大事,但无奈无法参与其中。事事,每一件事;朝朝,天天;委,托付;一尊,指自己,诗人自指。
3. 自知无复解趋奔:自觉没有能力再去争取功名利禄了。解,排解;趋奔,奔走于仕途。
4. 试期交后犹为客:应试结束后仍无法成为国家的官员,处境尴尬。试期,科举考试的时期;交,结束;犹,还;为客,像过客一样无足轻重。
5. 公道开时敢说冤:意谓在公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可以大胆地陈述自己的遭遇和不平。公道,公正之道;开时,开放的时候;敢说冤,勇于申诉冤屈。
6. 穷巷住来经积雨:描述自己居住的地方贫穷落后,长期遭受连绵阴雨之苦。穷巷,破败的街巷;住来,居住期间;经,经过;积雨,连日的阴雨。
7. 故山归去见荒村:回乡看到的景象是一片荒凉破败。故山,故乡的山山水水;归去,回去;见,看到;荒村,荒凉的村落。
8. 举头尽到断肠处:抬头望去,满眼都是令人伤心的地方。举头,抬起头;尽,全;断肠处,伤心落泪之处。
9. 何必秋风江上猿:何须像江边的哀猿那样在秋风中悲鸣呢?这里是用猿猴悲鸣象征内心的痛苦。何必,为什么一定要;秋风,秋天的风;江上猿,江边哀猿,语出《楚辞·九歌·湘君》"猿啾啾兮狖夜鸣"。
去完善
赏析
《关中言怀》是唐代诗人黄滔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关中地区生活时的感慨和无奈。全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事事朝朝委一尊,自知无复解趋奔”描述了诗人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自己知道已经无法摆脱这种生活的困扰。这里的“事事”和“朝朝”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忙碌和无休止。而“委一尊”则暗示了诗人对酒的需要,以此来暂时逃避现实的烦恼。
颔联“试期交后犹为客,公道开时敢说冤”表现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公道的期待。在科举考试之后,诗人仍然觉得自己像一个过客,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属于他的位置。而在公理和正义得到伸张的时候,他却没有勇气去诉说自己的冤屈。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颈联“穷巷住来经积雨,故山归去见荒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在贫困的乡村住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连绵的阴雨。而当他想回到故乡的时候,看到的是荒凉的村庄。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举头尽到断肠处,何必秋风江上猿”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哀愁之情。抬头望去,满眼都是让他伤心的地方,何必要等到秋天的时候,听到江上的猿猴啼鸣才会感到悲伤呢?这里的“秋风江上猿”是借用古代诗词中的传统意象,用来表达诗人的哀愁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关中言怀》是唐朝诗人黄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关中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战乱的不满。
此诗创作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公元885年-888年)。此时,唐朝正处于动荡时期,政治腐败,宦官当权,战乱频繁。黄滔在此时期离开家乡福建莆田,来到关中地区求取功名。然而,他并没有在关中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反而感受到了战乱的残酷和生活的不易。
在关中期间,黄滔目睹了战争的破坏和人民的生活困苦。这些经历使他对故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同时也对现实充满了不满。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