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李校书游简寂观

标题包含
寄李校书游简寂观
古观云溪上,孤怀永夜中。梧桐四更雨,山水一庭风。 诗得如何句,仙游最胜宫。却愁逢羽客,相与入烟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滔(840年-911年),字文江,号秋浦,唐朝末年进士,福建福州人。 黄滔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善诗赋。唐懿宗咸通年间,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但因家贫未能赴任。后来,他在江西庐山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诗词歌赋的海洋中,我时常在宁静的夜晚,感受孤独的情怀。如同四更时分的雨滴落在梧桐树上,如同一庭山水的微风拂面而来。诗歌的魅力无法言表,就如同神仙们在最美的宫殿里游玩。然而让我担忧的是,如果有一天我遇见了那些飘然若仙的人,他们会带我进入那虚无缥缈的世界吗?
去完善
释义
1. 古观:简寂观,又称古观,是古代的一处道教建筑。 2. 云溪:这里指云雾缭绕的山溪,用以形容简寂观所在环境的幽静。 3. 孤怀:指诗人的孤独之情。 4. 四更:指凌晨一至三时,此时正是风雨交加的时候。 5. 诗得如何句:这句是说诗人构思诗句的过程。 6. 最胜宫:用来赞美简寂观的美景,是最美的宫观。 7. 羽客:指神仙或修炼成仙的人,这里借指道士。 8. 烟空:烟雾弥漫的空中,这里是说仙人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寄给李校书的场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和独特的人生哲理思考。开篇描述的“古观云溪上”,将读者带入一个古朴、静谥的道教胜地,为全诗定下了深沉而宁静的基调。紧接着用“孤怀永夜中”,暗含诗人的孤独与迷茫情绪,使诗句内涵丰富起来。 “梧桐四更雨,山水一庭风。”诗人以生动自然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心灵深处的情感状态。诗中的“四更雨”、“山水风”喻示着时间的流逝及世事的无常。这与诗人在前两句表达的孤独和迷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充分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深度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诗得如何句,仙游最胜宫。”这句则把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内心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李校书的认可,另一方面又担心遇到不理解他的朋友,这种心情在尾联得到了进一步强调。 “却愁逢羽客,相与入烟空。”这里的“羽客”代指仙人,暗示出诗人渴望寻找一位知音,与他共同探索人生的真谛。然而他也担忧这位朋友无法真正理解自己,反而会把自己引入虚无之境。这不仅体现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认可,也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追求的勇敢精神。整首诗寓意深远,抒情色彩浓厚,语言优美,堪称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寄李校书游简寂观》是晚唐著名文人黄滔在公元9世纪末创作的作品。在这段时间里,黄滔是一位勤奋的学者和诗人,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仕途,担任了郡县官员,同时也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当时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步入了衰落阶段,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宗教信仰在这个特殊时期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纷纷寻求心灵的慰藉。简寂观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座道观,以其宁静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探访游览。 这首诗便是黄滔在听闻友人李校书游览简寂观后,抒发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道家生活的向往之情。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李校书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矛盾与挣扎,即对世俗功名执着的追求与对清静无为的道家生活的向往之间的挣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