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杨学士
神仙簿上愧非夫,诏作疑丹两入炉。诗里几曾吟芍药,
莫下蓬山不回首,东风犹待重抟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神仙的记录中,我还算不上一位真正的丈夫;我被怀疑是两颗朱砂粒,投入到炼丹炉中。在我的诗篇中,我从未咏叹过芍药之美;不要停留在蓬莱山的仙境,不再回头;春风仍在等待我再次振翅翱翔。
去完善
释义
1. "神仙簿上":神仙簿,即神仙的名单或名册,这里指文人士大夫的荣耀和地位。
2. "诏作疑丹两入炉":这里用了炼丹的比喻,“诏作”表示皇帝下令做某件事情,而“疑丹两入炉”意味着在炼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不断试验和尝试来解决问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修改,以使作品更加完美的精神。
3. "诗里几曾吟芍药":“芍药”是一种花朵,这里用来比喻文学作品中的美。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创作中如何能表达出这样的美感呢?
4. "莫下蓬山不回首":蓬山,即蓬莱山,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蓬莱山的形象比喻诗歌创作的巅峰境界。"不回首"是告诫自己在追求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要坚定初心,不要走回头路。
5. "东风犹待重抟扶":"东风"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象征国家政治、皇恩浩荡等。这里的意思是,尽管自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要皇恩和机遇的帮助,以达到更高的成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神仙簿上愧非夫”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在仙班留名的遗憾。紧接着的“诏作疑丹两入炉”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被任命为官员的过程,仿佛是一次次的炼丹过程,虽辛苦但也充满了期待。
颔联“诗里几曾吟芍药”和颈联“莫下蓬山不回首”均借用神话传说、古诗意象,表达诗人对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不能尽如人意的无奈,同时传达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尾联“东风犹待重抟扶”以“东风”暗喻时机和命运,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深深的自嘲,又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超的诗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杨学士》是唐朝诗人黄滔的一首酬答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晚期,大约在公元9世纪下半叶。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阶段,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然而,诗歌文化在这个时期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以诗歌为寄托,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黄滔作为一名有才华的诗人,他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颇有些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仍然坚持创作诗歌,以此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在《酬杨学士》这首诗中,黄滔表达了对友人杨学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黄滔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来的坚韧品质,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名诗人的才情和独特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