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鄜畤李相公

标题包含
鄜畤李相公
秦城择日发征辕,斋戒来投节制尊。 分虎名高初命相,攀龙迹下愧登门。 夜听讴咏销尘梦,晓拜旌幢战旅魂。 华舍未开宁有碍,彩毫虽乏敢无言。 生兼文武为人杰,出应乾坤静帝阍。 计吐六奇谁敢敌,学穷三略不须论。 功高马卸黄金甲,台逈宾懽白玉樽。 九穗嘉禾垂绮陌,四时甘雨带雕轩。 推恩每觉东溟浅,吹律能令北陆暄。 青草连沙无血溅,黄榆鏁塞有莺翻。 笙歌合沓春风郭,鸡犬连延碧岫邨。 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托蓬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滔(840年-911年),字文江,号秋浦,唐朝末年进士,福建福州人。 黄滔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善诗赋。唐懿宗咸通年间,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但因家贫未能赴任。后来,他在江西庐山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秦国择定吉日出征,进行斋戒以表达对君主的尊敬。初次任命的名声分虎,让我有些惭愧地爬上了龙门的阶梯。夜间聆听歌曲消除了烦恼的梦魇,早上向旗帜致敬鼓舞了战争的士气。华丽的居所没有开启不会有妨碍,虽然缺乏色彩但我不敢无言。集文武于一身的人才为人中豪杰,他们的出现使天地平静、皇帝满意。他们计策独特无人敢敌,学识渊博不必再提。立下赫赫战功身披黄金战甲,在高高的观礼台上嘉宾欢饮白玉杯。丰收的稻谷低垂在繁华的街道旁,四季的雨水滋润着精致的楼阁。皇帝的恩情让人觉得东海也变浅了,轻吹的旋律能使北方变得温暖。青青草地与沙漠相接却没有血流成河,黄榆防线内传来莺歌燕舞的声音。春日里,箫声伴随着歌声回荡在城郭之间,鸡鸣狗吠之声环绕着青山绿水之畔。远方的游子并不因为贪婪而献上诗篇,永远依附于祖国的土壤,像绿叶一样紧紧拥抱大树的根部。
去完善
释义
1. 鄜畤: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富县; 2. 李相公:唐朝的官员李勉; 3. 秦城:即长安,是唐代的都城; 4. 分虎名高:分虎,古代官职的一种,这里借指李勉担任要职; 5. 攀龙迹下:攀龙,比喻追随圣上,这里指拜见皇帝; 6. 夜听讴咏:形容百姓对官员的爱戴之情; 7. 晓拜旌幢:表示对军队的敬重; 8. 华舍未开:指家宅尚未建造完毕; 9. 彩毫:指毛笔; 10. 生兼文武:指李勉具有文才武略; 11. 出应乾坤静帝阍:表示他出去为国家排忧解难,使国家安定; 12. 计吐六奇:用陈平为刘邦谋策的故事来赞美李勉的智谋; 13. 学穷三略:表示学识渊博; 14. 马卸黄金甲:形容功成身退; 15. 台逈宾懽:指在上位的李勉待客热情; 16. 九穗嘉禾:古人认为丰收的象征; 17. 四时甘雨:代表风调雨顺; 18. 吹律能令北陆暄:吹律,古代以吹律占卜吉凶的习俗,这里寓意李勉治理有方,使得北方寒冷之地变得温暖; 19. 青草连沙无血溅:描写边境和平的景象; 20. 黄榆鏁塞有莺翻:描绘美好的田园风光; 21. 笙歌合沓春风郭:表示城郭之中乐声悠扬; 22. 鸡犬连延碧岫邨:描述乡村生活宁静祥和; 23. 游子不缘贪献赋:表示自己并非为了功名而来,而是真心倾慕李勉的德行; 24. 永依棠树托蓬根:表示自己愿意像依傍在棠树下生长的蓬草那样,依附于李勉的荫庇。
去完善
赏析
《鄜畤李相公》是唐朝诗人黄滔的一首描绘李相公功德的诗歌。诗人首先以“秦城择日发征辕”开篇,描述了李相公出征的场景,表达了其英勇善战的豪情。接着通过“分虎名高初命相”、“攀龙迹下愧登门”等诗句,赞美了李相公的文治武功以及崇高的地位。同时,诗人还以“夜听讴咏销尘梦,晓拜旌幢战旅魂”表现了李相公在战场上的艰苦与坚毅。 诗人进一步歌颂了李相公的人格魅力及其治理国家的政绩。“华舍未开宁有碍,彩毫虽乏敢无言”意味着无论困难有多大,李相公都会勇往直前。此外,“生兼文武为人杰,出应乾坤静帝阍”则强调了李相公文武双全的卓越品质。接下来,“计吐六奇谁敢敌,学穷三略不须论”和“功高马卸黄金甲,台逈宾懽白玉樽”又描绘了李相公运筹帷幄、战无不胜的智勇和胜利后的繁荣景象。 然后,诗人又以“九穗嘉禾垂绮陌,四时甘雨带雕轩”描绘了李相公治理下的富饶景象,体现了其对民生的关切。紧接着,“推恩每觉东溟浅,吹律能令北陆暄”展示了李相公广施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诗的最后,“青草连沙无血溅,黄榆鏁塞有莺翻”、“笙歌合沓春风郭,鸡犬连延碧岫邨”描绘了边疆安宁、人民幸福的美好场景,再次强调了对李相公的敬仰之情。 综上所述,《鄜畤李相公》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颂歌,通过对李相公英勇善战、文治武功以及崇高人格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李相公的无比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鄜畤李相公》这首诗是晚唐诗人黄滔在唐朝末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以鄜畤地区为背景,表达了对李相公的敬仰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即唐末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社会动荡不安。黄滔作为一位关心时政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尊敬的官员李相公的期许,希望他能带领国家走出困境。 黄滔的个人经历也与这个时期的背景密切相关。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成功。尽管遭遇挫折,但他始终坚持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关怀,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关注和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