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色赋

标题包含
秋色赋
  白帝承乾,乾坤悄然。潘岳乃惊素发,感流年,抽彩笔,叠花笺。驱走群言,写抑郁之怀矣。搜罗万象,赋萧条之景焉。于时凄凄漠漠,零露蒙作。杳杳冥冥,劲风吹成。或青山兮薄暮,或绿水兮新晴。昨日金舆,天子自西郊而迎入。此时火旆,祝融指南极以遄征。于是踆乌减赫,顾兔添明。地上落红渠之态,烟中吟玉笛之声。华岳峰高,染莲花而翠活。湘川树老,换枫叶以霞生。愈碧吴山,偏清汉水。松柏风高兮岁寒出,梧桐蝉急兮烟翠死。衡阳落日,和旅雁以飞来。剑阁中宵,逐哀猿而啸起。遂使隋堤青恨,吴岭绿愁。庐阜之蟾开石面,钱塘之雪入涛头。空三楚之暮天,楼中历历。满六朝之故地,草际悠悠。鱼美东鲈,兽狞西虎。送鸾扇之藏箧,迎朱丝之织户。海上而轻笼皓月,皎洁成冰。陇头而惹著阴云,苍茫欲雨。斯则寒暑推移,衰荣可知。金生火死,菊换兰萎。岂惟自遐及迩,穷高极卑。上澄鹊汉以清浅,东莹鳌洲而渺弥。数声之元鹤惊时,九皋摇落。一夜之新霜扑处,百卉离披。是时坐客闻之,侔色揣称,咸言此日之摛藻,更苦曩篇之秋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滔(840年-911年),字文江,号秋浦,唐朝末年进士,福建福州人。 黄滔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善诗赋。唐懿宗咸通年间,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但因家贫未能赴任。后来,他在江西庐山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白帝城在天平线下,天地间显得寂静无声。潘岳不禁感叹自己白发苍苍,岁月匆匆,他拿起彩色的毛笔,书写在花笺之上。他将群言摒弃,抒发心中的忧郁。他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萧条的景象。此刻四周寂寥冷落,露水晶莹点缀着草木。风声萧瑟,吹拂过大地。或见青山渐入薄暮,或见绿水映照新晴。昔日皇帝乘坐金舆,从西郊迎接神明降临。如今火焰般的大旗引领祝融神南行。于是,日色渐暗,月亮逐渐明亮。地面上落英缤纷,如红渠中的流水;烟雾中传来玉笛的声音。华山山峰高耸,如同莲花一般翠绿挺拔。湘江边的树木经风霜洗礼,宛如晚霞中孕育生命的枫树。愈发显得碧波荡漾的西湖,汉水清澈明净。松树、柏树在寒风中摇曳,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翠梧上的蝉鸣急促,好似烟雾笼罩下的诗篇。夕阳下的衡阳,旅雁伴随落日归巢。剑阁中的夜半时分,悲鸣的猿猴响彻山谷。便使得隋堤之上有轻怨,吴岭绿中带愁意。庐山月色映照在石面上,钱塘潮头卷起雪花。看那暮色中的三楚之地,江城楼台历历可数。六朝故地的土地上,荒草丛生,繁荣不再。东南地区的鲈鱼肥美,西北的猛虎狰狞。迎来朱丝编织门户的时代,告别鸾扇深藏箱箧的过去。海上的皓月轻笼薄雾,银光闪耀成冰。山川之间阴云密布,天空欲雨。这些现象揭示了季节的更替,花朵的盛衰。秋天的菊花凋谢,春天的兰花绽放。不仅从近到远,从低到高,万物都在变化。鹊桥熠熠生辉,鳌洲波光粼粼。元鹤鸣叫声引来了寒意,水边青草随风摇曳。一夜之间的新霜铺满大地,百花凋零。当时在场的听众听到这番描述,无不称赞今日的文章精彩绝伦,甚至超过之前的篇章。
去完善
释义
1. 白帝:古代五帝之一,主管秋天。 2. 潘岳:即潘安,字安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也是文学家。 3. 素发:白色的头发,这里指老年。 4. 流年:时光流逝。 5. 彩笔:有颜色的笔,常用来比喻文才。 6. 花笺:精美的信纸。 7. 金舆:指皇帝的车驾。 8. 祝融:传说中的火神。 9. 踆乌:即金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鸟。 10. 顾兔:即玉兔,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神兔。 11. 华岳:即华山,五岳之一。 12. 莲花:华山的莲花峰。 13. 湘川:湘江流域。 14. 翠活:绿色的生命。 15. 烟中:烟雾弥漫的地方。 16. 吟:吹奏乐器。 17. 玉笛:用玉石制作的笛子。 18. 偏清:格外清新。 19. 汉水: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 20. 劲风吹成:强劲的秋风把景色吹成。 21. 叠:层叠,这里是形容景象丰富。 22. 骈阗:聚集在一起。 23. 卢橘:一种橙黄色水果。 24. 鲛人:传说中的人鱼。 25. 洞庭波:洞庭湖的波浪。 26. 湘江竹:湘江边的竹子。 27. 衡山:南岳衡山。 28. 零陵:湖南永州。 29. 临贺:广西贺州。 30. 南中:南方地区。 31. 临路:靠近道路。 32. 草味:草木的味道。 33. 髣髴:好像。 34. 颍水:河南颍河。 35. 淮滨:淮河边。 36. 疁田:水田。 37. 断桥:残破的桥梁。 38. 夷犹:犹豫。 39. 假盖:借伞。 40. 巴山:四川大巴山。 41. 暮雨:傍晚的雨。 42. 阆苑:仙境般的美丽地方。 43. 扶桑:传说中日出之处的树木。 44. 举:抬。 45. 寸晷:短暂的时间。 46. 阳燧:古代取火器具。 47. 鹓雏:凤凰一类的神鸟。 48. 藤床:用藤条制作的床铺。 49. 雀飞:麻雀飞翔。 50. 石枕:用石头制作的枕头。
去完善
赏析
《秋色赋》是唐代诗人黄滔所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赋体诗词。在这首诗中,黄滔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展现了秋天的肃杀、寒冷以及人们的哀愁之情。整首诗歌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秋天中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感慨。 开篇,作者以“白帝承乾”为引子,寓意秋天的到来。接着,通过“潘岳乃惊素发,感流年,抽彩笔,叠花笺”这一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秋天景象的深深热爱。在接下来的诗篇中,黄滔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种种景象,如“青山兮薄暮,或绿水兮新晴”,展现了秋天黄昏时的宁静与美丽。此外,还通过“地上落红渠之态,烟中吟玉笛之声”等诗句,传达了秋天里人们哀愁的心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黄滔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如“华岳峰高,染莲花而翠活。湘川树老,换枫叶以霞生”,这两句诗通过对华山和湘江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色彩斑斓。接下来,诗人又以“松柏风高兮岁寒出,梧桐蝉急兮烟翠死”两句,表达了对秋天寒冷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最后,通过“衡阳落日,和旅雁以飞来。剑阁中宵,逐哀猿而啸起”等诗句,描绘了秋天的离别和哀愁之情。 在整首诗歌中,黄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秋天的深刻理解,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秋天画卷。这首《秋色赋》不仅展示了秋天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传达了人们在秋天中所产生的深沉感慨。这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得读者在欣赏秋天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色赋》是晚唐诗人黄滔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的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9世纪末,即唐朝晚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阶段,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个时期,黄滔作为一名文人墨客,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取得功名。这种人生的挫折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使他对秋天的景色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在《秋色赋》中,他以秋景为寄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同时,唐朝晚期的时代背景也与这首诗的创作密切相关。当时,唐朝的国势日渐衰落,内外矛盾交织,战乱不断。在这种背景下,黄滔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篇之中,使得《秋色赋》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