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均
莫问灵均昔日游,江蓠春尽岸枫秋。
至今此事何人雪,月照楚山湘水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不要去询问屈原来往之事,江边的香草春天逝去,岸边的枫叶秋天落下。至今这件事情还有谁能说清楚呢?月光照耀着楚国和湘水的河流。
去完善
释义
"灵均":指屈原,字原,又字灵均,是战国时楚国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等。
"江蓠":一种水草植物,又称为"蘼芜"。古人常用来象征离别之情。
"楚山":指的是楚国境内的山岳,泛指屈原所生活过的地区。
"湘水":即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流经今湖南大部和广西北部,又称湘川,楚辞中常常用以指代故乡。
去完善
赏析
《灵均》是唐代诗人黄滔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通过对屈原沉江的历史事件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精神的赞美和对历史真相的关切。
首句“莫问灵均昔日游”,以屈原的字“灵均”起笔,点明诗的主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屈原及其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世人对屈原误解的普遍存在。
第二句“江蓠春尽岸枫秋”,通过描述江蓠和岸枫的交替,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通过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历史事件的永恒性。
第三句“至今此事何人雪”,是对屈原沉江事件发出质疑,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真相的关注。这一句也表达出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那些曲解、污蔑屈原的人的不满。
最后一句“月照楚山湘水流”,通过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楚山和湘江,创造出一种宁静、浩渺的氛围,呼应了前两句的时间主题。这一句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使整首诗达到了高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均》是唐朝诗人黄滔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00年前后,当时黄滔正处于人生低谷,他的才华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心中充满了对古代贤臣的崇敬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唐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宦官当权,藩镇割据。黄滔生活的时期,正好是唐昭宗在位,虽然他努力改革,但面对严重的社会问题,仍感到力不从心。黄滔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但他的才能和抱负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这使他更加感慨不已。
《灵均》诗中的“灵均”指的是楚国大夫屈原,他在楚怀王时遭谗毁被逐,流放江南,后投汨罗江自尽。黄滔在这首诗中以屈原为榜样,表达了他对古代贤臣的敬仰和对现实的不满。他通过缅怀屈原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现实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