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
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矮窗曲屋风灯冷,还是苦寒时节。凝伫切。念翠被熏笼,夜夜成虚设。倚阑愁绝。听凤竹声中,犀影帐外,簌簌酿寒轻雪。
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梅花满院初发。吹香弄蕊无人见,惟有暮云千叠。情未彻。又谁料而今,好梦分胡越。不堪重说。但记得当初,重门锁处,犹有夜深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掩盖不住的悲伤,在这黄昏时的庭院里,哪里传来哀怨的号角声?窗户低矮的房屋,灯光微弱,依旧是在寒冷的时节。静静站立着,心中挂念着那床上翠色的被子,在熏笼的热气中显得多余,每天每夜都成为摆设。倚靠在栏杆边,心情极度的痛苦。听到窗外风声中的竹子摇曳的声音,还有那犀牛形状的帐篷外,轻柔的雪花飘落的声音。
悲伤的地方,回忆起年轻时的离别。那时梅花刚刚绽放满院子。香气扑鼻,花瓣美丽,却没有人在意欣赏,只有那些堆积如山的云朵。情感还没有完全消散。谁能料到现在的我们,美好的梦想已经破碎。无法再次提起。但是还记得那个时候,深沉的大门紧闭,还有着深夜的月光。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掩凄凉:即“凄凉掩”,被动句式,表达凄凉的景象。
2. 黄昏庭院:描述场景。
3. 角声:古代军中用以传达号令的号角声音。
4. 呜咽:形容声音低沉悲凉。
5. 矮窗曲屋:指房屋建筑形式。
6. 风灯:带篷的马车。
7. 苦寒时节:冬季寒冷时期。
8. 凝伫切:驻足长时间站立。
9. 翠被熏笼:绿被子覆盖着熏笼。
10. 虚设:空无实际用处。
11. 倚阑愁绝:靠着栏杆感到极度忧愁。
12. 凤竹声:风吹竹林发出的声响。
13. 犀影帐外:犀牛角制成的挂饰在帷帐之外晃动。
14. 簌簌:拟声词,用来形容轻微的摩擦声音。
15. 酿寒轻雪:指空气中有寒气凝聚并逐渐形成降雪。
16. 伤心处:表达心情痛苦的境地。
17. 当年轻别:指过去年轻的时候离别。
18. 梅花满院初发:表示院子里梅花盛开之时。
19. 吹香弄蕊:指梅花绽放的香气和花瓣。
20. 暮云千叠:描述天空中的层层云朵。
21. 情未彻:情感还没有完全消逝。
22. 好梦分胡越:美梦分散在遥远的边疆地区。
23. 不堪重说:无法承受再次提起。
24. 重门锁处:重重门户紧闭之处。
25. 犹有夜深月:仍然有深夜的月光照耀。

去完善
赏析
《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通过对角声、风声等环境的渲染,勾画出一个孤独而落寞的形象。词中的“梅花满院初发”和“吹香弄蕊”的描述则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与向往,同时也反衬出现实中的冷清与孤独。最后一句“犹有夜深月”则为整首词注入了一丝希望的光芒,仿佛预示着在漫长的黑夜过后,终将迎来光明的时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是宋代词人程垓的一首抒情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时期(1163年-1189年)。
在这个时期,程垓的人生经历了很多起伏。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性格刚直,不善逢迎,多次被贬。此外,他还因生活所迫,曾一度离乡背井,四处漂泊。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世态的炎凉和人生的无常,也为他的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宋孝宗时期,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民间没有矛盾和痛苦。事实上,由于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的存在,许多普通百姓的生活仍然十分艰难。这种时代背景使得程垓的词具有了深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也使他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共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