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下会里人子蒙饮
秋风吹客衣,归思入梦寐。
相逢在千里,一饮胜百醉。
果脯随分列,不减到家味。
平生金石心,颠倒独莫弃。
何时不搔首,共话医国计。
恨未得杞梓,欲把斤斧试。
尘埃鞋履穿,各走车马地。
唯兹栖栖怀,酒碗可以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风拂过游子的衣裳,勾起了那归家的思念,不禁在梦中徘徊。相隔千里的知己相逢,一杯浊酒胜过无数欢愉。摆上桌上的果脯,仿佛有着家中熟悉的味道。一生坚守着坚定如金石的信念,无论境遇如何变迁都不放弃。何时才能一起谈论家国大事,贡献我们的智慧?可惜我们不是杞梓之才,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困境。行走在尘世的繁杂中,我们都是各自的过客。只有寄托在杯中之物,聊以慰藉这奔波劳顿的心灵。
去完善
释义
1. 辇下:天子脚下的地方,借指京城。
2. 里人:同乡,本乡本土的人。
3. 子蒙:人名,黄庶的朋友。
4. 秋风吹客衣:秋天的风轻轻地吹过,给旅途中的客人增添了一份思绪。
5. 归思:回家的思念之情。
6.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7. 一饮胜百醉:只喝一杯酒胜过喝一百杯酒所带来的微醺感觉。
8. 果脯:果实制成的干果类食物。
9. 随分列: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10. 到家味:家乡的味道。
11. 金石心:坚定不移的心志。
12. 颠倒:反复,多次。
13. 莫弃:不放弃,坚持到底。
14. 何时不搔首:什么时候都不放弃思考。
15. 医国计:治理国家的策略。
16. 恨未得杞梓:遗憾自己没有成为有用之才。
17. 欲把斤斧试:想要尝试治国之道。
18. 尘埃鞋履穿:形容奔波劳碌。
19. 车马地:繁华的街道。
20. 唯兹栖栖怀:只有这种匆忙不安的心情。
21. 酒碗可以慰:用酒杯来安慰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他乡与故乡的人相遇的情景,表达了深厚的思乡之情和重逢的喜悦。诗人通过秋风、归思、梦境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气氛,以“一饮胜百醉”突出重逢的美好。同时,诗人将家乡的味道寄托于果脯之上,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辇下会里人子蒙饮》,是宋代诗人黄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黄庶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在诗坛上享有盛誉。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广泛的注意。黄庶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也曾在京城任职,这使得他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深入的了解。
在《辇下会里人子蒙饮》这首诗中,黄庶描绘了自己在京城(辇下)与故乡(里人)的朋友相聚的场景。他通过饮酒这一行为,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体现了黄庶对家乡生活的眷恋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气和人文景观。在当时,人们热衷于聚会饮酒,以表达彼此的感情和联系。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于家乡和故乡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