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旅别
五千里外三年客,十二峰前一望秋。
无限别魂招不得,夕阳西下水东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家乡五千里已渡三年时光,独居在山谷中的诗人抬头向远方望去,看到的是巫山十二峰秋天的景色。心中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爱人却无法相见,只有目送着夕阳西下,江水流淌。
去完善
释义
1. 巫山:位于四川省东部与湖北省交界处,古有“十二峰”之说,这里代指诗人离别的地点。
2. 五千里:泛指距离之远。
3. 十二峰前:指巫山中的十二座山峰,是古代文人墨客经常描绘的景致。
4. 一望秋:指放眼望去,一片秋天的景色。
5. 别魂:指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6. 招不得:无法召回的意思。
7. 水东流:长江水流向东的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遥远之地,登临巫山十二峰,面对浩渺的长江时所引发的离别之情。"五千里外三年客"道出诗人的孤独与飘零,离开故乡已经数年,离愁越发沉重。"十二峰前一望秋"展现出眼前辽阔的风景,但秋天萧瑟的景象让这种离别的情绪更加深刻。诗人渴望与心中的别魂相聚,却无奈无法实现,只能看到夕阳西下,江水东流。这首诗深深表达了一种思念和无奈的情绪,动人心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巫山旅别》这首诗是晚唐诗人崔涂在离别时所作。诗中所描绘的“雨中”、“客思”和“枫林渡口”等场景,展现了作者离别的哀愁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对巫山地区的景色描绘为依托,表达了诗人在旅行中内心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
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民众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崔涂的生活也经历了诸多磨难。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然而,尽管时代艰难,崔涂仍坚持创作,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作品深受后世喜爱,成为晚唐诗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去完善